【大紀元2011年08月26日訊】八月初,當年醫學院的同學團聚,同班同學也藉此小聚。因為各種原因這次不能成行,只好從電子郵件和照片中一睹昔日的同窗,一解思念之情。回憶往昔之際,一位自殺多年的同學的故事,依稀浮現在眼前。人們通常會為自行結束生命的人感歎,而醫生的使命是救死扶傷,所以,學醫的人自殺,令人尤其難以想像。
她與我緣分不淺,長我一歲,但我們同月同日生。她性格孤僻,少言寡語,走路不抬頭,上課時一定坐在最後一排的最邊上。不少同學對她敬而遠之,甚至叫她「神經有病」。不過她和我還能說些話,也許是看我不喜歡說閒話,不積極入黨,也有些同情心吧。
同學說,她父親在文革時被關監獄,受盡侮辱。年幼的她同母親和哥哥們去看父親時,受驚嚇不少,又不能找人訴說。家人叮囑她少說話,少惹麻煩。後來,父親死在獄中,這成了她的心病,從此悶悶不樂。
我們在醫學院相遇時,是1981年,我16歲,她17歲。不足成年,雖然我已經對中共整人騙人的行為厭倦,決意不入黨,但還是不敢聽同學講她 父親受迫害的經歷,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同學來自書香門第,喜歡背誦古文詩詞。我則相反,腹中空空。母親曾告誡說,不要學文科,搞不好要挨整, 學醫能有穩定的工作。與她閒聊時,同學背起來高興,我聽得也開心,一個願背,一個願聽,是非常美好的時光。
大學五年轉眼就過去了,畢業後同學回鄉我留校,從此失去了聯繫。突然有一天,她來到病理科診室找我,向我打聽一位同學的下落,但沒告訴我為甚麼。自己生性不好多問,別人不說,自己就不問。當時雖然見她神色不對,但也只是善意的看著她,要她留下來等我下班一起吃飯。她說去去就來,然後就走了。但是,她沒回來,永遠都沒有回來。
幾個月後得知,她自殺了,詳情沒人知曉。我們最後的見面,竟是隔世的永訣,那頓沒有吃成的晚餐,成了永久的遺憾。
來美後,在報考醫院專科住院醫時,選擇了精神病科,而不是華人通常選擇的病理科。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的經歷和自殺。到了美國,才越來越知道中國缺少的是甚麼,其中之一就是心理健康和諮詢。如果醫學院的學生對自己朝夕相處的同學行為冷冷,稱其為「神經有病」,平民百姓如果不幸患了心理疾病,又會受到甚麼樣的對待呢?
至今也不知道同學自殺的原因,但願她的在天之靈能知道,她同月同日生的同學,在新大陸八月的一個日子裡,在懷念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