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8月25日訊】晉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時,曾經路過楚國。當時楚國成王以禮相待,用貴賓的禮節招待了他,使重耳非常感激。一次,楚成王在宴請重耳時,開玩笑地說:「公子要是回到晉國,將來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金銀財寶貴國有的是,叫我拿甚麼東西來報答大王的恩德呢?」接著重耳說:「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夠回到晉國,我願意跟貴國交好,讓兩國的百姓過太平的日子。萬一兩國發生戰爭,在兩軍相遇的時侯,我一定退避三舍作為報答。」(古時候行軍,每三十里叫做一「捨」。「退避三舍」就是自動撤退九十里)
晉文公五年,因為宋國背離了楚國與晉國聯盟,所以楚國派軍隊去攻打宋國和晉國,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為了信守道義,命令晉國軍隊先退卻三十里表示迴避。晉國的將士可想不開了,說:「我們的統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晉大夫子犯說:「打仗先要憑個理,理直氣就壯。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國君,國君在楚王面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今天後撤,就是為了兌現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麼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晉軍一口氣後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才停下來,佈置好了陣勢。
楚國有些將士見晉軍後撤,想停止進攻,可是統帥子玉不同意,進軍一直到城濮。子玉還派人向晉文公下戰書,措辭十分傲慢。晉文公也派人回答說:「貴國的恩德,我們從來都不敢忘記,所以退讓到這兒。現在既然你們堅持,那麼只好在戰場上見啦。」晉楚兩軍終於交戰,結果楚軍被打得大敗。
城濮之戰後,晉文公會聚諸侯,邀周天子參加,訂立盟約,晉文公就當上了中原的霸主。
晉文公「退避三舍」的歷史典故,成為誠信、信守道義的歷史典範。
孔子曰「人而無信,其不可也」,「信」是做人起碼的道德要求,是一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執政者講求「信」,國家政治井然開明、人民自覺守法;社會上每個人恪守誠信,那麼人人安居樂業,和諧共生。
「信」是我們當下應該推崇和遵守的的道德理念。有道是:
文公流亡楚王恩,
知遇之情承諾貞。
退避三舍兩軍峙,
信守道義話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