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巨額美國國債 北京進退兩難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8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海寧、程靜報導)美國國債近日被降級、歐洲債務危機,以及全球經濟仍然表現疲弱,令投資者憂慮,一週以來,全球股市大跌,蒸發了數萬億美元。而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債占一半以上。面對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巨額外匯縮水的困境,週二(8月9日),中共國務院不得不表態,將準備採取行動。外界認為,中國持有巨額美國國債而使自己陷入困境,但為何中共要持巨額美債,一直都是經濟學家的熱點話題。

外電評:中共陷困境

《華爾街日報》9日報導,雖然對美國的財政政策感到失望,但作為美國最大的外國債權人的中國,預計將繼續買入美國國債。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被束縛住了手腳。拋售美國債券甚至僅僅暗示要拋售美國債券就導致中國遭受巨額虧損及美元資產的縮水。與此同時,人民幣的升值將傷害出口行業。儘管中國一直在試圖提振國內消費,但出口行業仍是中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

英國《每日電訊報》刊登了研究機構Trusted Sources中國業務主管Jonathan Fenby的觀點文章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似乎很有條件安然渡過市場驚濤駭浪,甚至還能用它的財富拯救發達國家。但現實情況卻是,中國自身承載的一系列束縛限制了中國扮演與其經濟實力相稱的全球性角色的能力與意願。

文章說,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已經從過去10年平均2%的水平上升至今年夏天的6%以上,鑒於中國共產黨領導層即將在2012年秋季進行大換班,將通脹率降至4%左右、不讓公眾不滿情緒干擾領導層換屆,才是中共政府主要的施政目標。

《紐約時報》報導,許多中國人把怒氣對準中共政府。中國互聯網上整個週末期間都充斥著對政府管理外匯儲備不力的指責,一位網民在新浪微博上說,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被降,為甚麼中國成為了最大受害者?發帖人質疑中共政府將中國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大約一半投資美國國債的做法是否符合中國的最佳利益。

報導說,週末期間中國互聯網上的一個帖子可以概括中國公眾的挫敗感,該帖說:中國人日以繼夜如此努力地工作,當前經濟環境是如此的好,但老百姓的生活卻並不那麼好──這是因為政府在勒緊老百姓的褲腰帶,而把省出的錢借給了美國。

巨額外儲 傷害中國經濟雙刃劍

著名經濟學家程曉農接受了大紀元的採訪,他表示,中國由於長期依賴大量出口來維持經濟增長,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多年的大量貿易出口造成了巨額外匯儲備。怎麼辦?比較安全的辦法是購買經濟強國的國債。然而,除了美國以外,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債發行量都不足以容納中國的外匯儲備。所以,中國的外匯儲備只能大部份購買美國國債,小部份購買日本和歐盟國家的國債。

他說,積累巨額外匯儲備對中國來說是一把對內對外都傷害中國經濟的雙刃劍。對外的負面效果就是窮國借錢給富國花,對內的傷害是中央銀行在收購外匯時必須按匯率發行相當於外匯儲備數量的人民幣,因此造成了持續的通貨膨脹。中共政府並非不懂得這一點,但是它也找不出替代辦法,只好聽之任之。

自由經濟國家可以採用的應付這一局面的辦法,如取消外匯管制,取消變相的出口補貼,取消對外資的優惠,等等,中共政府不是不敢用就是不肯用。

取消外匯管制?或掏空中國經濟

程曉農還說,中共政府不敢取消外匯管制,結果就造成外匯儲備只增不減。如果外匯儲備過大的情形發生在像日本或歐洲國家那樣的地方,由於實行自由經濟,沒有外匯管制,本國貨幣必然升值,企業和個人就會用本國貨幣換成外匯去外國投資,於是外匯儲備就自然減少了。

但中共政府不敢這樣做,中國的企業和有錢人本來就對本國經濟的前景缺乏信心,若政府取消了外匯管制,大家就會一窩蜂地把國內存款換成外匯去購買安全可靠的外國股票債券,那樣就把中國經濟掏空了。

美債風險?中國主動選擇

程曉農認為,不管美國國債數量多還是少,中國都不得不繼續購買。風險是針對有選擇的人而言的,如果能夠有其它選擇,才能討論如何迴避風險。像中共政府現在這樣,把這個國家置於目前這種繼續增大外匯儲備的不歸路上,那麼,談論美國國債對中國的風險其實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他說,美國的國債也不是無人要買,非塞給中國不可,中國的外匯管理部門如果停止積累外匯儲備,不再購買美國國債,美國的國債照樣會發行下去。對美國政府而言,它所擔心的根本不是中共政府買少了,相反,美國政府現在擔心的是中共政府買得太多,讓美國政府感到不安。

美國資本算計中國老百姓? 鼓惑宣傳

有分析認為,中國權貴和美國資本一起算計了中國老百姓,中國手持超過1萬億美國國債,被美國經濟捆綁,用中國資源、勞力換回一堆紙票。但程曉農認為,美國政府並沒有用優惠政策去鼓勵或誘惑中共政府購買美國國債,也從未專門設計一種占中國便宜的美國國債來逼中國買。

而中共政府購買的美國國債都是在公開透明的市場上交易的,是中共政府自己的主動選擇。現在美國的國債收益率非常低,如果中共政府不繼續實行積累外匯儲備的政策,它完全可以不再購買。

所以,程曉農認為,中國權貴和美國資本一起算計了中國老百姓,其實是一種鼓惑宣傳。美國的企業只不過是從中國買了大量中國非要廉價出售的消費品,至於中共政府如何支配積攢的外匯儲備,大多數美國公司根本管不著,也不見得真感興趣,只有少數投資公司幫著中共政府購買國債來賺一點手續費。

中共政府把外匯變成「紙票」

他說,所謂用中國資源、勞力換回一堆紙票,並非美國政府或美國公司逼迫中國這麼做的,而是中共政府制定的國策的必然結果。該指責的是這個國策,但問題是中共政府堅持不肯改變它。

程曉農還說,美元並不是沒有購買力的廢紙,而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最安全可靠的儲備貨幣。中國的企業用產品和勞務換得美元,本來可以讓國人在國際市場上購買產品和勞務,但中共政府用外匯管制手段剝奪了國人自由購買外國產品和勞務的權利。

中共政府把中國企業和個人獲得的外匯變成了看得見用不成的紙票,國人不敢指責政府,反而順著政府指責美國,頗為荒謬。

中國人往哪裏投資?中共堵死「金融自由化」

程曉農表示,舉例說,現在國內通貨膨脹嚴重,銀行存款利率偏低,很多存款人都希望能找到一個比較安全而又能夠增值的投資辦法,有一種可能性就是讓外國銀行和投資機構幫助中國民眾購買外國的股票和債券,但這個對老百姓有益的辦法被中共政府把路堵得死死的。

日本民間持有的外國股票和債券數量比國家的外匯儲備多得多,如果中國能夠實行金融自由化並取消外匯管制,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會大幅度下降,通貨膨脹就回消失,民間擁有較多存款的人也能找到財產保值的方法,但中共政府卻死活不開這個門,因為那樣一來就可能因金融自由化而動搖共產黨的統治。

中國發展模式畸形:依賴出口導向型經濟

程曉農說,在自由貿易狀態下,一些國家實行出口導向型經濟並不必然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不公平的結果。問題是,人口大國不能依賴出口導向型經濟,原因有兩個。

第一,人口大國同時也就是勞動力大國,如果這個國家的大部份勞動力都從事出口生產,就會過度搶佔其它國家的市場。這是中國不同於四小龍之處,四小龍可以靠出口導向型經濟實現繁榮,但一個小國對國際市場的佔領畢竟是有限的,不至於讓其它國家感受到威脅。而中國就不同了,中國一個國家的勞動力比所有發達國家的勞動力總數還多,如果所有發達國家的製造業勞動力都失業了,也仍然填不滿中國出口的胃口。第二,人口大國本來應該是消費大國,如果工資正常增長,本國企業的產品可以大部份在國內銷售,沒有必要非出口不可。

但是,中國卻出現了畸形發展的格局,通過引進外資把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同時卻壓低工人工資,把這個人口大國變成了消費能力很差的國家。於是,幾億勞動力加班加點生產出來的產品,國人卻買不起,除了出口找不到銷路。

中共延續統治 人民付出沉重代價

程曉農認為,中國目前的這種模式,雖然經濟增長很快,但多數勞動力仍然很窮,一個人口大國變成了消費小國和出口大國;相應地外匯儲備急劇增加,通貨膨脹日益嚴重,國內企業紛紛轉入房地產投機;物價和房價上漲又進一步降低老百姓的購買力,因此中國經濟就更加依賴出口;中國對過度出口的依賴繼續增加外匯儲備,不斷誘發新的通貨膨脹……這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中國這種發展模式的要害還不是對其它國家公平或不公平,而是對中國自身來講是一條死路。中共政府靠這個模式延續自己的統治,但中國老百姓卻為這一模式不斷付出沉重的代價,看不到出頭之日。

中國債務多大?中共千方百計掩蓋

程曉農說,美國國債數量上升過快,當然是美國民眾和政治家必須關心並設法解決的大問題。如果說中國要從中吸取教訓,恐怕第一步還不是如何解決中國的政府債務危機,而是如何老老實實承認已經存在的政府債務數量,讓政府的巨額債務透明化。

現在中共政府的做法恰恰相反,它總是千方百計地掩蓋政府和國有銀行的債務真相。誠實面對政府債務的真實狀況,是中國應該學習的入門課,做到了這一步,才談得上其它。

相關新聞
中國持巨額美國國債:是“武器”還是“軟肋”?
分析:中國仍應持巨額美國國債?
G20峰會中共騎虎難下 囤積美國國債又阻擊美元
【新紀元】華明:增持貶值中的美元?中國很無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