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巴蜀布藝現身澳洲墨爾本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道然澳洲墨爾本採訪報導)近日,一批罕見的傳統巴蜀民間藍白布藝在墨爾本唐人街澳華博物館展出。這批刺繡的展品是由維多利亞省的傳教士George先生和他的夫人Robina Anott-Rogers於1895年至1914年間在中國收集後帶回澳洲,並於1984年被其女兒捐贈給Ballarat黃金博物館以作為Arnott-Rogers藏品的一部份。海外收藏此類型的刺繡品只有兩處,而澳洲的黃金博物館便是其中一處。

澳華博物館主席Bill Wu在接受採訪時說:「藍白布藝是一種很古老的文化和工藝,這樣的作品能夠如此完好的保存到今日實屬不易,我曾去過四川雲南看過同類的東西但沒有這麼精細,它不同於蠟染及蜀繡。他們很強調藍色和白色的搭配。」

歷史學家Peg Fraser女士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刺繡在中國歷史淵源流長。四川的藍白布藝做為刺繡的一種,以白底藍花的圖案,極其簡約的方式撰繡出了這一地區民族傳統的敬天敬神的信仰和文化體系,展示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內涵。與進貢皇宮的專業手工刺繡不同的是,這些刺繡品都是由農家女子使用白布藍線精心縫製的,而且極少在西方國家展出。此外PETER女士表示,在每一幅作品中你幾乎都可以看到卍(佛家萬字元)和蓮花的圖案,它們通過普通民女的雙手結合著民間典故向大家呈現出中國最近一百年的歷史、傳統、信仰以及人們的態度。如麒麟送子、獅子滾繡球、鯉魚跳龍門及百壽圖等,蘊含了極富民俗特色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調。

Peter Fraser表示文物是歷史的一個窗口,人們可以從中更多的去瞭解中國的文化內涵。

藍白布藝,呈現出手工刺繡品複雜又美麗的設計。以手工紡、織、染而聞名,簡約的藍白色調淋漓盡致的刻畫出華南民間女子的柔情,純真、質樸,承繼著他們對生活的希望、夢想和願望。在等級制度森嚴的華夏文化中,民間服飾用物的色調與帝王將相所用的斑然之色相比,顯得單調灰白。然這並未抹煞住平民百姓對藝術的嚮往與追求。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文化的理解,即便用單調灰白之色,也能以極為精細的手法巧妙繡成種種圖案,美觀而無一雷同,人稱「花雨滿池」、「珠落玉盤」,別具韻律。


(攝影:Ling/大紀元)

巴蜀刺繡以布料的經緯紋路,通過一套嚴密的針法繡出等距離、等長度的十字形圖案,挑繡成各種花紋的視覺形式,具有規整、對稱、稜角鮮明的特徵。這種方法使一切自然物都按十字形直角直線構成,形成獨特的幾何變形風格,別生異趣。這也使藍白布藝之品更顯其珍貴。

蜀之藍的傳說也頗有趣,據說有一天,天宮王母帶領仙女在花園摘蟠桃,無意中瞧見天下百姓只披著麻片,沒有衣穿,不禁動了惻隱之心,就立即傳派鵲神回宮取出三粒棉種,又命牛郎織女下凡傳授耕織,限期一年教會百姓植棉紡織。觀音摘下柳葉,龍王取下纏在腳上的海草,齊向下界擲去,田野上長起了大藍、小藍的植物。人們就用這些植物作顏料染色。此靛藍植物生長在四川的山區,是人們已知的最古老的紡織染料之一。


來自澳洲墨爾本的傳教士George 先生在中國邂逅了他未來的夫人Robina Anott-Rogers——對中國文化的共同愛好使他們走到了一起,並留下了珍貴的收藏品。(墨爾本澳華博物館提供)


巴蜀民間藍白布藝展部分展品。(墨爾本澳華博物館提供)


巴蜀民間藍白布藝展部分展品。(墨爾本澳華博物館提供)


巴蜀民間藍白布藝展部分展品。(墨爾本澳華博物館提供)

相關新聞
澳洲墨爾本移民詐騙  涉案逾兩百萬元
黑道家族火拼 墨爾本郊區震撼
墨爾本北區兩黑幫街頭飛車互射
墨爾本水費兩年內將漲3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