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投資移民配額一日用完?移民部未證實

申請個案太多 加每年只接受700名投資移民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加拿大聯邦移民部日前宣佈,從今年7月1日開始至明年6月30日,一年內接受的投資移民申請個案限制在700個以下。據悉,加拿大國慶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政府收到的投資移民申請個案數已經達到一年的限額,凸顯出加拿大對投資移民的吸引力。不過,移民部稱,所收到的具體申請數量還有待核實。

聯邦移民部媒體顧問卡倫(Nancy Caron)對大紀元表示,儘管最近提高了投資移民的資產及投資額要求,移民部收到的申請數量仍然持續高於計劃的目標,對新申請數量設限是為了使移民部能逐漸減少積壓的個案數量,同時也能包括新的申請。如果移民部長沒有新的指示,這個限額在明年期滿後將會繼續。

卡倫證實,移民部在斯高沙省悉尼市(Sydney)的中央申請受理中心(Centralized Intake Office)已經收到大量投資移民申請,中心正在評估這些申請的完整性,只有完整的申請才會被計算在內。申請數量是否已達到限額還有待核實,達到限額後,移民部將在其網站上公佈。

申請限額暫不影響移民數量

加拿大移民律師,移民政策分析師柯蘭(Richard Kurland)對大紀元說,限制新的申請個案數不會影響加拿大2011年計劃接收的2,100名投資移民。因為在積壓中的舊個案有超過12,000個,這項新政策看起來只是說,每處理一個新個案,就要處理2個舊個案。
  
目前的等待時間,如果屬於2010年6月前申請的個案,至少要等4年;2010年12月後(要求的資產額及投資額都已加倍)的申請的個案,要等1至1年半。柯蘭說,減少接收新個案意味著更多積壓的個案將會得到處理。不這樣做的話,「對於很久以前申請的人來說,很不公平。」
  
柯蘭稱,多年以來,加拿大吸收投資移民的數量都在增加,政府不會拒絕這種外來的投資。不過,如果持續接收很多新的申請,個案積壓的情況就不會得到改善,申請的等候時間也無法改善。

加拿大對投資移民的吸引力大

多倫多資深移民顧問黃國為表示,他認為加拿大政府當時加倍申請人的資產及投資額要求後,可能擔心市場不太歡迎。誰知道,「申請個案完全沒減少」, 所以導致了現在的這個對策。
  
他說,新政策2010年12月實施後,從香港申請的頭一批人,有人已經收到體檢通知。有新政策出台時,通常第一班車最快。
  
不過,政府這次的每年700個新申請的限制,明顯是要照顧一下那些等待已久的申請人。
 
對於投資門檻加倍後的投資移民仍然如此搶手,柯蘭說,這看出一個挑戰,「也許我們應該要更多的投資移民,減少一點技術移民。」
  
「與其要弄出限制700人申請這樣的麻煩,不如增加要求的投資額,把它再加倍。」他說,「應該讓市場去決定,我們把投資移民簽證賣得太便宜了。當需求大於供應時,就應該提價。」
  
黃國為則表示,那些趕不上700個名額的人,可以轉向申請省提名的移民計劃。但是,當所有的人都轉向省提名計劃時,將輪到省提名計劃支持不住。「我不覺得這個政策解決了問題,只能暫時緩解一下。」

藉機促銷 吸收客戶

據移民服務業者稱,移民部的中央申請受理中心這週一開門後,有申請人親自到中心外等待。對於如此轟動的效應,黃國為認為,這可能是移民顧問藉機促銷行動的結果。

按加拿大政府的規定,移民部不接受個人上門遞交申請,申請人只能通過郵遞呈交。
  
黃國為對大紀元表示,他聽到從中國傳出2個說法,一個是使用簡易程序加快準備申請,一個是可以親自乘飛機去遞交申請。他說:「我認為這是一種市場推銷手段。起碼可以乘機收了一些訂金。」這是「趁火打劫」。
  
他表示,要準備好一份可靠,獲批准機會大的申請,需要花很多時間。移民部在6月25日才公佈這個決定,臨時決定去爭取這700個名額是不現實的。
  
根據黃國為的經驗,為中國大陸的客戶準備申請有特殊的難度,能夠在半年內完成已經算不錯了。他說,申請人需要證明第一桶金是合法掙來的,但中國的很多東西都不規範,顧問需要想辦法平衡「中國思維及加拿大思維」,「難度很高的」。比如很多人的第一桶金是當初通過承包方式掙來的,要證明文件時,他們說沒有。「這是中國的國情」。
  
對於使用簡易程序加快速度的說法,黃國為說,以前曾使用過的這種簡易程序,是先填3頁紙就可以遞交申請,其它的資料可以慢點交,但政府2010年已經取消這個做法,要求一次性遞交全套申請。
  
他表示,這種簡易程序的復活,目的是吸引顧客在短時間內申請,加上派專人乘飛機去遞交申請表,就更有吸引力,可能有人就交錢做了。「事後發現不對時,他們會有100個理由留住這些客戶,或者建議轉做省提名計劃等。」

相關新聞
生物識別技術即將应用於加拿大簽證
助民辦長期簽證 台外交部洽談中
族裔移民難破大多倫多公司高管格局
加拿大移民母語繼承 亞裔勝過歐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