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7月06日訊】曼克論壇(Munk Debates)是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每年兩次的辯論會,由奧雷亞(Aurea)基金會主辦,討論國際間的重要議題。奧雷亞基金會由曼剋夫婦三年前發起,而彼得.曼克(Peter Munk)本人則是巴瑞克金礦(Barrick Gold)公司的董事長和創始人。巴瑞克是世界最大單純開採黃金的公司,總部位於多倫多。掘金賺錢的曼克,去挖掘社會智慧,是蠻不錯的主意。
熱絡的曼克論壇
曼克論壇開辦後,很快引起人們的注意,知名度迅速上升,每次辯論的門票都很搶手。有意思的是,辯論前後,主辦人要對現場聽眾進行兩次民調,哪一方成功的把更多的人給說服了、觀念轉變了,就成為辯論勝利的一方。
曼克辯論已經舉行了七次,第一次是2008年5月,辯題是「美國共和黨入主白宮世界會更安全」,結果支持觀點的正方獲勝。2009年6月的題目是「國際援助對發展中國家弊大於利」,也是正方獲勝。2010年6月的題目是「要是生病的話,我寧肯在美國,不在加拿大」,談及美加兩國的健保,結果反方獲勝。去年 11月是「宗教是世界上一種良善的力量」,雖然正方由英國前首相佈雷爾坐鎮,但反方取得了勝利。看來,人們需要好好看看宗教在當今世界的作用,尤其是當中國五大「宗教」同台為無神論者月台慶生,人們真要好好想一想。曼克辯論最近一次6月中舉行,題目是「21世紀是否屬於中國」。
關於中國的辯論
關於中國的辯論,正方是英國經濟歷史學者費格遜(Niall Ferguson)和中國清華大學的一位教授,反方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和CNN記者紮卡利(Fareed Zakaria)。
費格遜在開場白中說,他認為21世紀屬於中國,因為歷史上大多數世紀,除了19和20世紀,都屬於中國。費格遜的論據並不太有說服力,因為過去不能說明未來,他引述的人口、經濟增長、中國學生考試成績和外匯儲備,都是老生常談,缺乏新意。但費格遜最精明的,是引用基辛格自己書中的論述,他甚至把頁數都念出來了,來駁斥反方的觀點。
反方的CNN記者紮卡利認為,21世紀不屬於中國原因有三,分別為經濟、政治、和地緣政治。經濟上,沒有經濟體會以直線方式永遠增長,他指出了中國經濟體制的弊端、房地產泡沫、和增長的低效。中國一個月吸引的外資比印度一年的都多,但中國經濟增長率並沒比印度高出太多。紮卡利認為中國政治體系已經陷入危機,而從地緣政治看,中國崛起不能在真空中進行,而必須處於敵對鄰邦的四面楚歌之中。
辯論的唯一華人是來自清華的一位教授,他顯然在委婉的宣揚中共的立場,而沒有像其他發言者那樣有自己獨立、鮮明的見解。他也抓住了基辛格書中美化中共的描述,來抨擊反方。清華教授三個論據,是中國發展有動力(energy),中國在尋求復興(revival),以及中國對世界有影響(influence)。提及中國歷史上的屈辱和國人變革的願望時,他不忘提醒人們中共的90生日,說中共在中國的產生,是由於鴉片戰爭以來的屈辱;而中共建立強國的努力,超過其在全球輸出無產階級革命的企圖。畢竟是清華來的,也不愧是中共國的代表。
實質上,大唐盛世和中華復興,並不是中共當局的心願,否則他們怎麼會全力封殺振興傳統文化的媒體新唐人呢?至於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清華教授說中國的發展給非洲帶來希望,他大概忘了非洲正對中國的新殖民主義、中國產品在非洲的傾銷,都抱有深深的戒心。至於他的中國崛起不同於、也拒絕接受西方模式,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對資本主義自由化」的翻版。
在回答中國是否會研發出蘋果iPhone類的創新產品時,清華教授說中國會的,估計中國一眾商家都會為此覺得臉紅。教授也忘了,他例舉的中國高鐵,來自德國和日本;而中國汽車的生產線還沒有一條完全是自己開發的,全都是引進的。
顯然,體制限制使清華教授在這樣的場合不能揮灑自如,最後甚至不知所云,忘了自己本來是應該為中國會在21世紀稱霸世界進行辯護的,反而說21世紀屬於中國,也屬於所有國家。這倒很滑稽,小朋友排排坐,每人都有份。在曲意表達中共韜光養晦、不尋求霸權的政策後,基辛格甚至覺得清華教授該坐到他們反方那一邊。
基辛格作為反方發言,指中國面臨巨大的國內難題、周邊問題,根本不可能主導世界。中國的人口、就業、兩億流民、內陸和沿海的差別,都是對政治體制的挑戰。基辛格認為,中國周邊14國單獨不能威脅中國,但它們可能聯合起來,對中國構成威脅。基辛格還巧妙的轉移了話題,認為當今的話題不是21世紀是否屬於中國,而是中國是否會與其他國家一起和平共處。但基辛格對此並不樂觀。
基辛格反駁中國會持續增長,指出三十年內,計畫生育會導致每兩個工作的人就必須支援一個退休人;而在2005年,相應於每個退休的人,有9個人在工作。基辛格指出,中國內部包括政治體制和經濟改革等問題太多,未來幾十年都自顧不暇,本世紀內難以在國際上稱霸。
西方世界的萌醒
基辛格以88歲高齡參加公開辯論,是有生以來首次,因為他從來都以祕密外交見長。海外知識界稱基辛格寡廉鮮恥,在國際政治中利益為上、犧牲原則。中美建交後,基辛格長袖善舞,盡情利用共黨高層的禮遇,投桃報李,新華社讚揚他替中國說話「不遺餘力」 。基辛格也在中美商業顧問的旗號下收取高昂顧問費,西方媒體諷刺說,周旋於中美之間,他是這個專賣店的寡頭。
基辛格「唱衰」中國,許多人出乎意料。這個老牌政客會輕易轉向嗎?他會放棄當中南海座上客的機會?實際上,紮卡利的精彩論辯和辯論前後民調的結果,說明真正發生的,是西方世界的覺醒。辯論前,對21世紀屬於中國的觀點,39%的人支持,40%的人反對,21%的人不確定;辯論後,38%的人支持,62%反對。
基辛格的《論中國》(On China)中文版還未問世,中國媒體已開始大肆吹捧。但基辛格的轉向,不知中共會如何收場。《論中國》之後,基辛格還將出版《新世界》(The New World),屆時人們會更加明晰的認識到,他的中國觀是否有了新的轉變。◇
本文轉自230期【新紀元週刊】「商管智慧」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