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7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萬平綜述)泰國大選結果英祿領導的為泰黨贏得了大選,英祿是流亡外國的泰國前總理他信的么妹。即將成為泰國有史以來第一任女總理的英祿早些時候表示,大選勝利只是一個開始,還有「很多艱巨的工作在前頭」。他信的政府在2006年被一次軍事政變推翻。
目前泰國大選的點票工作接近結束,選舉委員會公佈,在下議院500個議席中,為泰黨獲得264個議席,民主黨獲得160個議席,泰自豪黨獲得34個議席,國家發展黨獲得19席,其他7個政黨分別獲得剩餘的23個議席。
憑藉著美貌與姓氏優勢的英祿,率領為泰黨贏得了泰國國會大選,而她也將成為泰國有史以來首位女總理。為泰黨成立於2008年9月,他信為「後台老闆」,主要支持者則為泰國中部、北部和東北部的中下層民眾。
帶領民主黨的現任總理阿披實已承認敗選,民主黨泰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較獲首都曼谷以及泰南的中產階級支持,還有軍方撐腰(以捍衛君主立憲體制為己任)。阿披實自2008年12月籌組聯合政府以來,內憂外患不斷,擁護他信的「紅衫軍」連番集會示威,並和效忠阿披實和擁王派的「黃衫軍」激烈對峙。加上,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重創出口導向的泰國經濟,世界經濟至今未見完全恢復,導致泰國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
在外在因素不佳的狀況下,選民亟思改變現狀,而為泰黨為在野黨,既沒有執政黨的包袱,又可劃出美好的未來願景,為擁護的中下層民眾所支持。但上臺後,為泰黨若不能快速改善民生並推動社會和解,恐無法鞏固政權。故英祿早前就曾表示,選後還有「很多艱巨的工作在前頭」。
女總理首先面對經濟難題
這次選舉被視為對泰國脆弱的民主制度的一次重大考驗,4,700萬名的選民當中有74%投票。
英祿為祖籍廣東梅州的客家人,她於3日晚間在曼谷競選總部表示,為泰黨已和「泰國發展黨」協商聯合組閣,並邀請其他小黨加入,她也強調「將戮力為民服務,兌現所有的競選政見。」
此次選舉,為泰黨倡議「2020年國家願景」,提出減稅、調高最低工資、增加鄉村基金、以高於市場行情一倍的價格向農民收購稻米、免費供應全國近百萬學童平板電腦等惠民政見,極力拉攏選民。
政治人物競選時為討好選民,每每大開支票,至於是否可行,選上再說。但這些競選承諾可能引發債務增加、延後經濟改革,及因通貨膨脹上升導致在泰國經商成本增加等連串問題。他信的低利貸款造成農村每戶債務佔收入的比率從2001年時的50%上升至57%。目前泰國的國債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已達42%,泰國央行更預期未來6年將達60%。而泰國的稅收僅佔GDP的17%,舉債討好選民,泰國則將很快步上希臘後塵。
英祿一上任就面臨通脹和匯率兩大經濟議題。泰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上揚4.06%,雖稍低於5月的4.19%,但已連續第三個月超過4%,預期通脹將繼續增溫。為泰黨選前承諾將提高最低工資至每日300泰銖(9.76美元),目前泰國的最低工資從159泰銖(5.17美元)到221泰銖(7.19美元)不等,此舉將推升通脹。
另外,英祿還需面對提高稻米收購價的政見「以高於市場行情一倍(每噸1.5萬泰銖/488美元)的價格向農民收購稻米」,泰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若收購價格(目前每噸7~8千萬銖/244美元)上漲,恐刺激國際稻米價格上升約6成以上;不僅於此,泰國國內大米價格也勢必上升。
泰國每年出口800至1,000萬公噸稻米,帶來60億美元收入,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2%。今年東南亞稻米豐收,米價原就下探,若泰國米價大漲,國際買家將轉向周邊低價市場收購,勢必影響泰國米的出口。
各方關注泰國局勢
目前流亡在迪拜的他信在得知妹妹大選勝出的消息時表示,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返回泰國,不過將等待合適的機會。今年61歲的他信於2006年遭軍方罷黜,後來因貪瀆罪被判刑兩年。
分析人士稱,如果他信回國,必將加劇泰國原本已十分緊張的政治對立局面;如果他選擇近期回國,則將使新政府試圖重新團結政治上四分五裂國家的努力難上加難。
泰國大選結束,前景不明,各國擔心泰國選後政治動盪,紛紛警告赴泰旅遊民眾注意安全。
英祿現年44歲,原執掌他信家族企業,她有清邁大學政治系、美國肯塔基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學位,但無從政經驗。他信也不諱言,英祿是其「分身」。選前,英祿在商場表現優異,但政治才能還有待觀察,外界關注未來她會成為什麼樣的領導人。
她承諾恢復他信的民粹政見、提升生活水準,且不會為其兄被政變推翻而尋求報復;她沒有醜聞、形象清新,舉止冷靜、不批評對手,以其在商業策略上的行事方法,幾場精心安排的行銷造勢活動,使其能在選戰期間迅速吸睛。但國家運作與企業經營方針完全不同,國家運作以利他為出發點,達到利己的目標(獲選民擁護);而企業經營則完全以利我為出發點,讓企業達到最大贏利目標。
國際觀察家,對英祿這位政治新手,能否在他信的遙控下,帶領政局不穩的泰國走出一片天,存在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