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百多年來,對大多數的大公司來說,在付費媒體上打廣告,是首要的行銷形式。
背後的道理很簡單:向顧客溝通產品的利益,令他們更瞭解、更認識產品,對產品的評價更高,就能夠提高銷售業績。
這條公式,就是無數成功品牌之所以成功的關鍵。
然而,如今這個世界,競爭十分激烈,同性質的產品太多,消費者過度暴露在廣告訊息之下,因此,大家都很清楚,行銷人需要超越這條因襲許久的公式。
其他的行銷服務(像是直郵、網路廣告和品牌娛樂〔branded entertainment〕)所分配到的廣告預算,已經比傳統廣告多太多了。
雖然是需要花更多預算在其他形式的行銷溝通上,但是,這件事情的爭議性很大。目前的確是有投資其他媒體、互動廣告等等行銷形式的需要。
但是,這也面臨了更大的挑戰。單單打廣告(不管有多複雜),都不足以確保消費者對品牌一定會高度投入。
我們認為,企業必須擴大他們對溝通的看法,溝通不僅僅是向顧客打廣告那麼簡單。企業同樣也需要重視「與顧客溝通」這件事情。
所謂的與顧客溝通,我們指的是,傾聽顧客所關心的事情,和他們討論這些事情。總之,我們指的是,與顧客進行他們想要的那種對話。
這一點不僅適用於零售商那種企業(這種企業在本質上就已經在和顧客做廣泛接觸了),也適用於那種與顧客之間的溝通只限於客服中心的企業。在後面那種情況下,消費者可能更想要進行那種對話。
把產品訊息傳達給顧客,一向都很重要。然而,如果顧客覺得,他們和企業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只能跟企業談,但是,企業也不會聽他們說,而且,也無法跟企業互動,那麼,就算是做得最好的廣告,效果也有限。
廣告訊息所承諾的事情,消費者或許是樂於接受的,但是,消費者也越來越想要具體的允諾(specific commitments)—他們和企業打交道的時候,能夠期待什麼,還有,企業能夠期待他們什麼(很意外吧)。
即使是最清楚的廣告承諾(promise,像是:「天天最低價」),也需要伴隨雙向溝通—企業和顧客進行雙向溝通時,企業必須向顧客允諾,他們會傾聽顧客的問題,也會對問題進行處理。
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不僅是如何利用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簡稱CRM)的工具而已。
客服中心和諸如此類的科技,很有用,甚至是有必要的,不過,只有這些工具還不夠。
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不僅是如何處理顧客的問題和抱怨,也不僅是企業功能的組織調整方面的事情(引自卡普蘭〔Kaplan〕和諾頓〔Norton〕在二○○六年所做的研究)。
他們所面臨的挑戰是關於,如何把整個組織和顧客連結起來。企業需要在內部組織的活動裡打他們的廣告。
像是星巴克、蘋果電腦、全食有機超市(Whole Foods)和耐吉這樣的企業已經證明,顧客認為,能夠和公司進行真正互動的體驗,是十分吸引人的。
公司樂於和你溝通,是顧客正面體驗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們看來,不管是傳統的或另類的廣告手法,都需要輔以員工與消費者互動的策略。@(待續)
摘編自 《超媒體時代成功贏得人心的行銷策略》 商周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