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7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董韻報導)外國央行包括中國央行是美國國債的主要債權人,但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並未使這些央行大規模拋售撤資,為甚麼?《華爾街日 報》認為,這些重要投資者繼續購買並持有美國國債和它們對美國政府整頓財政狀況能力的信任沒有太大關係,而是「美元陷阱」這一無法擺脫的困境所致。對於中國在這場危機中的立場,有經濟專家向大紀元表示,由於中國的出口型經濟造成對美元依賴,使得其在這場危機中立場非常尷尬。
《華爾街日報》解釋說,「美元陷阱」是指:如果中國和日本等國央行(其外匯儲備總計4萬億美元以上)想要拋售部份巨額美國國債頭寸,甚至只是表現出 有這種意願的跡象,這些國家的本幣兌美元就會受此影響下跌;而這將迫使他們進入匯市干預,買入美元來保護出口商利益。因此,該陷阱也使得這些央行不得不繼 續將美元投資到美國國債中。
美國國債市場共有9.3萬億美元未清償國債,規模僅次於全球最大的日本國債市場,後者規模為9.7萬億美元。但日本國債約90%由國內投資者持有,與之不同的是,美國國債約一半由外國投資者持有。由於亞洲央行需要規模龐大、流動性高的市場以保證其巨額投資組合進行 調整之際不會對物價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亞洲央行仍將美元選作儲備貨幣。
截至目前,美國國債市場仍表現良好。基準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週四報2.947%,遠低於2月份的年中最高水平3.77%。本週2年期、5年期、7年期國債拍賣的外國需求僅略低於近期平均水平。
瑞士銀行 (UBS AG)駐新加坡首席外匯策略師Mansoor Mohi-uddin稱,美國國債市場是全球唯一一個可以容納全球約10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池的債券市場。他表示,德國債券和英國國債市場規模分別為1萬億 美元左右,而相比之下,黃金市場規模更小。
美國兩黨的政治角力正促使外國央行繼續將投資從美元計價產品向別處轉移。目前,美元計價儲備資產 佔全球外匯儲備總額已經從10年前的70%降至60%左右。但這仍是歐元計價資產佔全球外匯儲備總額比例的兩倍以上。任何進一步的外匯多樣化投資都將有一 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中國立場尷尬
新華社7月29日在其網站上發表評論文章說,美國國會兩黨正在以債務違約作為賭注,「綁架」全球經濟。該評論認為,如果美國主權評級一旦下調,激增的融資成本不僅會重創美國經濟,全球金融系統也將遭受巨大損失。
新華社週四發表兩篇文章,批評美國領 導人在提高債務上限問題上的角力將全球經濟置於危險境地。但文章同時將美國國債描述成最安全、最穩定、風險最小的債券,而美國國債市場是唯一一個可以容納 中國快速增長的外匯儲備的市場。
專家分析說,在這場危機中,中國的立場顯得頗為尷尬。
美國經濟智庫顧問、卡耐基梅隆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梅爾茨先生向大紀元記者表示,「債務違約將造成利息升高,這將導致美元實際市場價值下降。對於中國來說,更大的風險來自美元的逐漸貶值。如果中國所持有的美債一直堅持到該兌現付款的時候,美債只會支付其表面的價值,但是其實際價值已經縮水了。」
專家指出,中國持有巨額美國國債和其本身的依賴出口型經濟對中國經濟發展非常不利。對於中國貿易出超的外匯結餘下一步該怎麼辦。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這將會是中國政府金融官員頭痛的問題。繼續購買 美國國債心有不甘、也必然會受到指責,不買美國國債也沒有其它的投資渠道可供選擇。
據美國之音報導,傳統基金會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說,史劍道說,中國需要改變政策:「由於中國對美國的依賴,中國不能發出任何威脅。要長期解決這個問 題,中國要改變經濟發展模式,減少對美國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