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天氣好好,上課真無聊,好想蹺課啊!」或許不少人在學生時代都曾有過這種想法。對於蹺課的行為、動機,人人抱持不同意見和想法,有支持、反對,或中立態度,各方表述。面對現今學生翹課問題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學生、老師又是怎麼看待?(文中所指主要是大學院校學生)
師生如何看?
根據受訪的學生表示,他們蹺課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對學校老師教授的課程沒興趣、上課內容太過艱澀難懂、老師講課很枯燥、上課無法妥善運用時間,以及老師並未嚴格執行點名等;一部分則是自己定不下心,無法專心學習,或是忙於社團活動等緣故。但也有學生認為上課是學生應盡的本分,身為學生必須盡心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考慮到成績、證照,甚至未來的成就和事業,所以不應該翹課。
對於學生翹課,每個老師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老師思想開放的檢討自己;有些則嚴厲的斥責學生態度;當然也有些老師客觀的分析蹺課的動機。其實,翹課意味著學生無法對自己的學業負責、老師無法對自己的教學負責,師生雙方都有責任。
當然,蹺課責任的歸咎並無絕對,不全然代表老師教得不好,而老師為什麼一定要用點名來約束學生呢?學生在求學階段,除了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學習做人處事的態度和應對進退之道,學習如何在開放的社會風氣中養成自我約束和對自己負責的能力。這門無形的學分才是影響未來人生走得順遂與否的關鍵。
人之常情嗎?!
目前任教於大專院校的張老師,年輕有活力,是一位新手老師。他平日上課除了教導課內知識,也會和學生分享新科技資訊,上課風格雖一本正經但又不失幽默,常和學生打成一片。
當他乍聽「學生該不該蹺課」這個受訪題目時,不禁莞爾一笑,因為「翹課」兩字,對老師而言,實在是刺耳不過。但他說翹課是人之常情,自己也曾在就讀研究所時翹過課,理由不外乎是為了一些聚會、社團或各式令人充滿興趣的演講,只好向課堂暫時道聲「下次見」。
張老師對於學生翹課,不會生氣或是難過,反而是體諒,因為他能了解學生的心情。他認為與其硬性點名,強迫學生聽講,不如重視學生的學習意願。
張老師以親身經驗為例,指出他在就讀政大研究所與台大博士班時,兩間學校校風,截然不同。台大校風開放自由,學生自主性強、創意多元;政大因早期為「官校」,所以作風較為嚴謹,這些都會對學生學習態度與讀書方式有所影響。
然而,無論校風如何,師長總是希望學生能夠在課堂吸收知識、打好基礎,因為老師不可能干涉學生自由,「成熟的果實,是自己採收、自己擁有。」所以要如何收穫,那就是學生該做的事。
對自己負責
任教於技術學院的崔老師,待人親切、上課生動,常會在上課教材加入時事分析,使課程更貼近生活,讓學生見識更多元。他上課時很注重細節,細心叮嚀、諄諄教誨。
崔老師認為學生翹課的動機,可能是覺得這門知識不一定要從老師身上學習。現在社會的學習媒介很多,例如:網路、雜誌、多媒體等各種管道,皆能提供學習的場所,並不一定要到學校,才可達到學習的成效。
話雖如此,現今台灣的教育體系下,當大家都進步,唯獨自己停留原地不動,跟退步沒兩樣!試問自己,這樣值得嗎?對你的未來有幫助嗎?學生到學校學習知識,就像消費者購買商品一樣,仔細閱讀購買物品的說明書與操作方式,是消費者自身的「責任」所在。
當然,問題指向也不全然怪罪學生沒責任感。崔老師說到:「學生有學習上的責任,老師有教育上的責任。」學生翹課不想上課,或許也該檢討老師為何讓學生產生不想學習的動機,這關係到老師的教育方法和態度。
崔老師舉個例子,下課放學後的補習班,同樣是花大筆錢去求學,學生的態度就不一樣了!不僅翹課人數減少,甚至還專心上課直至晚上9點多才放學!補習班又是如何的教育方式?很顯然,翹課問題師生雙方都有責任,唯有盡到自己的本分並完成,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態度須端正
在某商學院授課的汪老師,平時上課不遲到也不早退,因其擔任重點科目的教學,所以學生都會出席課堂。汪老師上課風格很嚴謹,教學認真。
汪老師強調:「翹課,就是不對的行為!」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態度,上課是學生的權利也是本分;如果因為不想上課或老師不點名就翹課,那以後出社會是不是也會想盡辦法翹班偷懶呢?
汪老師對於翹課的定義是:「沒有正當理由的缺席。」她覺得學生不到校上課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學生本身有問題,其二是老師有問題,所以汪老師也會檢討自己的教學。汪老師的求學階段中,從來不翹課,即使在校風比較自由的台大,老師幾乎都不點名,她也不曾翹過課。
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陽明山下雪,班上有很多人翹課跑去賞雪,但汪老師仍乖乖坐在課堂上。身為一位老師,汪老師以身作則的態度成為我們的典範。沒有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的「翹課」,便是沒有對自己負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