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7月27日訊】甚麼叫「中國模式」?就是共產黨在一黨專政之下,能夠發展中國的經濟,而且發展得那麼好、那麼快、規模那麼大,沒有看見過的一種方式,現在他們就叫它「中國模式」。
我們還有一個發現,就是這幾年來,所謂新左派的人,講這些新馬克思主義名詞的文章、或者是後現代的文章,在暗示毛澤東之所以值得歌頌,毛澤東領導的、甚至文化大革命,都值得回顧,就是因為用它這個政治的活動方式,把中國真正的主權緊緊建立起來了;在這個主權基礎上,然後就可以發展現在的經濟,所以這也是另外一個方式講所謂中國模式。
中國模式如果照共產黨的解釋,當然就是一黨專政。這個黨又正確、又光明、又偉大,所以它能夠今天把經濟搞起來。用鄧小平的話,「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而且中國現在好像是在經濟方面,在世界上幾乎跑得最快的。今年的成長率降低了,官方也稱之為 「軟著陸」,這樣不但幫助中國,也幫助全世界,這是共產黨現在在報紙上吹牛吹得很多的東西。
事實上,如果拿這個東西用另外一種語言說出來,這個模式一點不新。《紐約時報》文章討論中國做法,稱「市場的列寧主義」。事實上列寧主義就是一黨專政,我們記得在中國從1949年共產黨建立它的政權開始,就是斯大林模式,所以中國一切的所作所為都是倣傚蘇聯的模式,這是大家今天已經公認的東西了,這個模式到今天其實還是存在的。
毛澤東死了以後,鄧小平倒是做了一件好事,就是要在經濟上放鬆。所以我始終認為,經濟放鬆就是他所說的「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不管是白貓、黑貓,捉到耗子 就是好貓」。那「捉到耗子」現在就變成發財,怎麼能賺到錢了,怎麼使國家富起來、或者是老百姓富起來,這個就是鄧小平的口號。
可是事實上我已經一再講過,共產黨從來在政治上沒有放鬆過、沒有自由過,所以使列寧主義、或者斯大林主義還繼續存在。另外一方面就是經濟的放鬆,也是有限度。放鬆是放鬆了,但是沒有放手,共產黨還是抓在手上。
所以,你今天可以看出來共產黨的中國模式,因為它的黨把整個經濟控制在手。最近大家報導的中國有129家最大的國營企業,無論是鋼鐵、還是甚麼別的都不相干,主要是這129家就企業控制了所有的市場。所以我們叫它「權貴資本主義」,趙紫陽生前也看到這個名詞、也同意了。
所以,可見這是一個特殊的人群把中國抓在手上,這個組織就是它的黨,而這個黨控制了所有的資源在手。它為甚麼能發展起來,確實是跟它一黨專政有關。這個一黨專政,不是普通的一黨專政,也不只限於政治,這是叫做集權、全權、極權主義的控制。
所謂全權、集權,就是把所有中國國家的資源、包括土地,都抓在它自己、它黨的手上。所以老百姓因為它發展佔了他(她)農村的土地,把農村的土地變成開工廠;開工廠又破壞了自然環境、又損害人的健康,種種罪惡,都是因為各地方的黨都要發展自己的經濟。
發展,誰來發財?當然是黨員。所以,黨員在這裡面就變成大公司的人員了、大公司董事了。所以,事實上最富起來的一部份人,就是共產黨的黨員、跟他(她)的家屬、親戚之類的,都參加在這個裡面。你可以看現在高幹家庭,無論是他的夫人、還是他的子女,都是做生意的,都是由生意的名義掛在手上的。所以這些人把中國財產全部抓在手上,跟外國人做生意、引誘外國人來投資,他不可能不發財。這是從前沒有走過的路,也可以說是一個新的現象,但是不能成其為模式,因為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照這個模式去做。
最主要的就是一黨專政,最後一定是跟全國自己的老百姓為敵,這已經擺在這裡了。中國抗議的事件,集體抗議、跟地方軍警起衝突的,每年都是10幾萬以上、甚至還多,這個數字我們沒辦法完全瞭解,不過從官方報導的都是十幾萬以上。
一個說法就是「國富民窮」,確實是如此的。這個「國」也不是真正的全國的「國」,而是一個黨控制的。從個人方面說,就是許多掌握大權的黨員,個個都富起來、 個個都有機會掌握國營企業。真正的富人,私人的、靠自由市場競爭而起來的企業家,那就是我們所說的真正的中產階級,反而不見。所以在共產黨這個制度之下, 光有錢而沒有權,是不能夠成為安全保障的;錢在後面還有一個權支持你,這個你才可以是站得住。
所以,這樣一個情況、一個模式,事實上就是等於一群強盜把中國抓在手上,他們都發財了。可是我們要看它是不是建立一個次序,這個次序指的就恰恰相反了。我們所看到的事實上是老百姓反抗之意識是非常明顯,尤其在最近兩年。劉曉波得諾貝爾獎緊張起來,然後又是茉莉花革命,像北非、像中東專政政權一個個都倒塌;本 來也是模式的,現在這個模式成問題了。所以,共產黨的模式顯然也是岌岌可危,因此才有維權的經費超過國防的經費。在這種情況之下,共產黨是非常恐懼的。
總而言之,絕大多數的人不但不好,而且沒有希望改善。我們看四川的地震,老百姓到現在還是在那裏叫苦連天、受到鎮壓。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要談中國模式,我覺得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
2011-07-25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轉自《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