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7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過去冷冰冰的北極,近年來由於在資源開發和航海路線上的潛在開發前景,日益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不光環北極的8個國家希望強調自己的主權,連中國、印度等國也希望能從中獲取更大利益。未來會發生北極爭奪戰嗎?專家認為,全球變暖至少增加了這種可能性。
俄羅斯的先聲奪人
據瞭望周刊報導,7月6日,俄羅斯副總理伊萬諾夫表示,2012年俄方將向聯合國提交具有科學依據的申請,以拓展俄羅斯位於北極的大陸架邊界。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俄羅斯第二次提前申請日期了。2010年俄官方表示將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2014年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確認北極大陸架的有關文件,隨後這個期限被改為2013年,如今又提前到2012年。2010年,俄考察船在北極花費3個月研究海底地形,共完成了9000公里斷面的測量工作。這成為俄羅斯擁有北極部份領土主權的重要證據。
俄羅斯的先聲奪人的姿態,為近年越來越「火」的北極局勢又澆了一桶油。北極之爭,說到底是礦產資源和航海資源之爭。美國《國際地質學評論》的資料顯示,世界近四分之一的未發現油氣資源或許就埋藏在北極,《俄羅斯報》則預計「可達1000億噸標準煤,可能會更多」。
各國紛紛亮出「實力肌肉」
地球上有8個國家瀕臨北極,除俄羅斯外,還有美國、加拿大、挪威、丹麥、冰島、芬蘭和瑞典。與過去不同的是,在本輪北極之爭中,各國紛紛亮出了自己的軍事籌碼。曾被評為「世界最和平國家」的挪威,甚至將為此打造5艘頂級戰艦,用來與俄羅斯這樣的軍事大國在北極對抗。
2010年10月,伊萬諾夫表示,「北極的礦產資源價值超過30萬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的財富歸俄羅斯所有」。《每日電訊報》披露說,俄羅斯正在建設特殊的摩托化步兵旅,來保衛北極的油氣資源,2007年俄羅斯恢復戰略空軍在北極上空的飛行,次年恢復該地區海上巡邏。
當然,積極行動的不止俄羅斯一家。俄海軍總司令維索茨基7月6日說:「最近我們得到證實,北約將北極劃定為自己的利益範圍。」2010年3月,美國在北冰洋高調演習:兩艘核潛艇在距阿拉斯加普拉德霍灣以北的一處臨時營地進行演練,目的是證明美國在北極的存在「很重要」。今年8月,加拿大軍隊將在北極舉行代號為「北極熊行動」的演習,屆時將有1000多名加拿大士兵參演,參演武器裝備將包括CF-18戰鬥機、一架偵察和運輸機、一艘戰艦等。
北極地緣政治專家伯克曼認為,在當前政治環境下,最令人擔憂的是俄羅斯和北約的彈道導彈。「部署在北冰洋地區的戰略導彈和其他武器構成的威脅並不比冷戰時期少。」
全球變暖新航線成為可能
美國研究人員預計,最早到2030年,全球變暖可能讓北極地區的海冰融化,因此更容易通航和勘探資源。而航道之爭也是北極之爭的主要內容之一。俄《導報》報導稱,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2008年初,北極永久冰凍面積幾乎減少了一半。從鹿特丹到橫濱經北方航道的線路長13600公里,比穿越蘇伊士運河短三分之一。
路透社援引海軍科學家的預測說,北極在2030年代中期的夏季開始將有1個月的無冰期,在2050難左右將有2至3個月的無冰期。更少的冰意味著俄羅斯和阿拉斯加之間56英里寬的白令海峽有一天可能會媲美波斯灣及其他海洋航路。目前,人們所指的北極航道主要包括「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東北航道之爭主要發生在俄、美、歐盟等國之間,西北航道之爭主要發生在美加之間。
北極對中國的影響
全球變暖帶來的北極冰雪消融,如果格陵蘭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米;然而全球海平面只要上升1米,中國沿海地區就將成為澤國。更重要的是,如果走北冰洋的東北航道,從上海出發到德國漢堡,將縮短約45%的航程。這對九成國際貿易依賴海運的中國來說意義非凡。尤其是近年來,蘇伊士運河、麻六甲海峽航線海盜猖獗,安全係數低,而且擁塞現象嚴重,航運成本十分高。
1920年2月9日,英國、美國、丹麥、挪威等18個國家簽訂了《斯瓦爾巴德條約》。5年後中國成為《斯瓦爾巴德條約》的成員國之一。條約規定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權」,北極斯瓦爾巴德群島「永遠不得為戰爭的目的所利用」。中國公民可以自由進入和逗留,只要不與挪威法律相牴觸,就可以在這裡從事生產、商業、科考等一切活動。不過在1996年9月,圍繞北極的8個國家組成了北極理事會,雖然其內部爭論不休,但他們一致共同對外,不願更多人來分其羹。
目前中國只有一艘『雪龍號』破冰船,儘管2009年中國就宣佈將建造一艘破冰船,並計劃於2013年在地球南北兩極的科學考察中與「雪龍號」「協同作戰」。但截至到目前,該破冰船仍未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