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姜斌綜合報導)在中國大陸的豬肉價格連創新高之後,民眾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有了新的解釋,戲稱CPI為「中國豬肉指數」(China Pig Index),這一調侃的說法在網絡上熱傳。
而外界則認為,中國的CPI雖然受豬肉價格牽動一路走高,但仍未能真實反映大陸通貨膨脹的真實情況。豬肉價格猛漲也只是通脹上升的表象,卻非根本原因。
豬肉價格牽動CPI 更影響菜籃子
大陸國家統計局7月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與5月下旬相比,6月下旬豬肉價格漲幅達到15%。其中,豬後腿價格到6月下旬已經達到每公斤30.58元,五花肉價格達到每公斤29.72元。
與此同時,6月份CPI比去年同期上漲6.4%,創下2008年7月以來新高。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則高達57.1%,環比上漲11.4%。
為甚麼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如此之大?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研究員的分析表明,豬肉在CPI一籃子商品的食品部份所佔比重約為1/3,佔整個一籃子商品的比重為10%。這使得豬肉成為所佔權重最大的單一組成商品。
7月10日,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文章分析,CPI衡量的是一籃子商品價格的變化,這一籃子商品旨在準確反映家庭消費支出情況。按國際標準衡量,大多數中國家庭都較為貧困,食物支出在家庭全部支出中所佔比例較高。
美聯社報導說,豬肉的價格在六月上漲了57.1%,這對中國社會來說尤為敏感,因為貧困家庭把一半收入都用於食品。北京一位70歲的家庭主婦李佩蘭(音譯)說,她們家月收入為6000元人民幣(920美元),可光是食品消費就佔了總收入的一半。
據中國肉類協會的統計,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城鎮居民家庭購買豬肉占肉類總購買量的60%。豬肉價格的飛漲,使百姓直呼除了買不起房、看不起病,現在連一日三餐也快吃不起了。
CPI雖高 仍未真實反映通脹
CPI普遍被認為是衡量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一般認為,CPI漲幅超過3%,即為發生了通貨膨脹,超過5%即為嚴重通脹。
大陸官方數據顯示,近幾個月的CPI漲幅早已超過經濟學上定義的「嚴重通脹水平」,新近發佈的6月份CPI漲幅已高達6.4%。但一些經濟學界人士認為,這一官方數據仍未能真實反映大陸通貨膨脹的真實情況。
據《金融時報》報導,經濟學家許小年7月9日在其新書發佈會上公開說,現在的通脹不可能只有6.4%,這一數字乘以2大概才能反映真實情況。
經濟時政評論家草庵居士對此也早有類似評價,他曾在此前被採訪時對大紀元記者表示,他認為大陸的通貨膨脹率早已達到兩位數的水平,而大陸的外匯政策導致的貨幣超發則是重要原因。
財訊網文章也說,與其說用中國豬肉指數來形容CPI形象,不如說是對當局的一種諷刺!豬肉價格猛漲可能是通脹上升的表象,卻絕非根本原因。通脹持續飆升,貨幣超發難辭其咎。
大陸的一位經濟界人士則評論說,中國CPI的設置並不合理,這些年一直瘋漲的房價就未被計入CPI的統計中,這一指標並不能真實的反映大陸的通脹嚴重程度,而且中共也根本不會把真實的數據公佈於眾,官方公佈的數據都是經過人為加工的,這在大陸百姓當中已經成為共識了,只有一些不瞭解中共政府的人才會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