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7月17日訊】 最近一年多,汪洋與薄熙來兩人針鋒相對的較量,一直佔據著大陸政治新聞的很多版面,不過,汪薄之爭只是表象,後面的操盤手才是關鍵。
被貶重慶的薄熙來今年62歲,坐鎮廣東的汪洋56歲;薄以「打黑、唱紅」立威,而汪以「騰籠換鳥」出名;薄高舉左派大旗,為毛歌功頌德,汪則稱:憂患意識比歌頌更重要;兩人都講蛋糕論,薄強調要先分好蛋糕,汪則說要先做大蛋糕;薄認為中國現在需要多吃些社會主義的藥,汪則希望能更多地呼吸市場經濟的新鮮空氣。
簡單的說,薄的「重慶模式」是想走回社會主義的老路,汪的「廣東模式」是想嚐試資本主義的新路。為甚麼兩人的言論能被允許出現在中共一言堂的環境中呢?原來雙方背後都有支持者,薄有太子黨和保守派撐腰,汪有團派和改革派支持。不過,這兩條路都難走。
比如薄在重慶搞廉租房建設,要搞社會主義的均貧富,他的說法是:「有人說,蛋糕做大了才能分蛋糕,這看似有理,其實行不通。因為蛋糕分得不公平,做蛋糕的人就沒有積極性,這蛋糕就總也做不大。」不過瞭解薄熙來的人都知道,他的這套空頭許諾,和中共奪取政權前要動員農民參與革命時的口號一樣,真正掌權後,百姓的利益早就被踩在腳下了。假如社會主義能救中國,中共怎麼會被迫走上改革之路呢?百年國際共運史早已證明:社會主義只是個美好的謊言。
不過汪的政治改革之路,在不改變中共專制大前提下,也是行不通的。深圳曾經搞過行政的三權分立:決策、執行、監督,但最終行不通,因為獨裁體制下是不存在監督權力的,哪怕僅僅在行政領域。7月14日汪洋在順德調研時強調「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政府精簡機構、提高效率,讓社會各單元自主調節。「精兵簡政,提高執政能力」之類的口號,胡溫喊了這麼多年,事實上根本就沒做到,相反,如今官民對立,貧富對抗,大陸到處充滿火藥味。不解決民生問題,不消除民眾的怨恨情緒,中共的位置就坐不穩,這也成了胡溫的心頭之患和當務之急,而汪洋提出的開放言論、倡導公民社會,很可能只會讓火山提前爆發。
汪薄之爭,其實反映出胡溫左右為難、走投無路的窘態,他們有意讓這些言論釋放出來,也是在試探和測量雙方的力量對比,到底在黨內或民眾中,贊成走老路的多呢,還是支持政改的多?胡溫愁的是,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該走哪條路。
這就是中共18大前「兩條路線之爭」的真實境況。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中共已陷入走投無路的困境了。各位看官,請問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