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6月08日訊】曾經因為主張「網絡實名制」和吹捧重慶「唱紅打黑」而聞名一時的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近日再次成為遭到「圍觀」的熱點人物。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Goran Malmqvist),因為李希光「造謠」,憤而同中共當局絕交。這位瑞典漢學家還給清華大學校長寫信說,李希光造謠太缺德,這樣做只能給清華抹黑,給中國媒體抹黑。
馬悅然VS李希光
美國之音7日報導,87歲的瑞典漢學家馬悅然是西方漢學界知名學者教授,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他最近發表公開信,嚴辭抨擊說,清華大學李希光「造謠」,給清華、新聞界和中國抹黑。李希光沒有回應馬悅然的批評。
報導說,事情的起因是因為中國青年作家張一一。他4月下旬在其微博中說,他曾給了馬悅然60萬美元,讓其翻譯張的作品,「承諾為其作品獲獎進行公關」。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5月中旬發佈一條微博說:馬悅然接受張一一60萬美元定金,答應推薦其參選諾獎。
馬悅然給清華校長公開信
馬悅然馬上給清華大學校長發出公開信說:「我很驚訝,一位知名清華教授還會造謠,指責我接受60萬美元賄賂,翻譯某作家作品,說服其他評委讓該作品獲獎。我根本不認識該作家。」馬悅然的夫人陳文芬將該信發給了中國南方都市報。陳文芬還對該報記者說,他們根本不認識張一一,也不認識李希光。
但李希光說,消息來源是「外媒」。李希光給南都記者回復短信說,他的消息來自「中國廣播網」,而廣播網上的消息都是「據外媒」,所以,李希光在其微博所發的消息也是「據外媒」。
馬悅然的夫人陳文芬說,中國網上的消息都是「據外媒」,但都沒有鏈接任何外國新聞網、新聞媒體作為參考。這種做法「至為荒唐」。南都援引陳文芬的話說:「李希光是新聞學院的教授,連這樣的新聞,也沒有去查新聞源頭就轉載。我認為他是沒有專業知識也沒有學術良心。」
馬悅然同中共絕交
報導說,據陳文芬的博客,馬悅然(5月19日)給中共駐瑞典大使館教育參贊張寧發出一封公開信,信中說:「我對李希光先生的做法表示『欣賞』,他既沒有專業知識,又缺乏學術良心。起初,我還把這件事當作是一場非常可笑的鬧劇,可是,當我得知李希光教授是利用官方網站來替張一一傳謠之後,我便決定從今天起,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的大使館絕交。」
馬悅然說:「我的這個決定對中國官方來說,當然算不了甚麼,可是對我個人卻有著重大的意義。」
南都報導,李希光沒有在其微博消息中標明轉自何處,而此微博被轉載近200次,引發網友熱烈討論,不少網友感慨諾獎評委也被潛規則。
吹捧唱紅 李希光回報豐厚
據《南都週刊》的報導,不久之前,李希光被重慶的西南政法大學作為特殊人才「柔性引進」,知情人士透露,李本人「可以不來學校,但其論文要署上西政的名」。作為交換條件,李希光馬上就在重慶渝北區拿到了一套240平米左右的花園洋房,「房子相當於三層樓,下面一層是車庫」。李希光只需按每平米1,600元的成本價,一次性付清,而附近的商品房價,則至少在每平米7,000元左右。
法廣報導,對此,有評論回顧說,李希光成名主要是因為他的兩個觀點:一個是「網絡實名制」,另一個則是批評美國媒體「妖魔化中國」。1996年,李希光與其他學者合著的《妖魔化中國的背後》一書,曾遭到國內外輿論的廣泛質疑。
時評人安替就曾撰文批評說:「李希光的英文論文,都是主張信息自由流通的,但是,他的中文論文卻在極力主張信息控制。這就好比是,兩個觀點截然不同的人在互相反駁一樣。」這不免令人匪夷所思。
報道說,不過,李希光近期最為引人注目的觀點還是他對重慶「唱紅打黑」不遺餘力地高度讚揚,他評價「唱紅」是「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好的效果。李希光說:首先,「通過唱紅打黑,用一種創新的方式鞏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其次,是贏得了國際發言權,樹立了新品牌;因此可以說,唱紅打黑,特別是重慶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黨和國家的重要財富」等等。
對此,東方網上學者王曉漁的文章點評說,但遺憾的是,李希光本人卻並未貫徹重慶唱紅所提倡的那種大公無私和艱苦樸素的精神,相反,倒是有以吹捧重慶唱紅換取個人豐厚回報,搞變相「有償新聞」之嫌。或許是深知自己「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在《南都週刊》記者隨後追蹤採訪李希光時,他才又突然想起了「艱苦樸素」的精神,以自己身在美國,「電話很費錢」為理由,匆匆掛斷了電話,此後也不再回復記者的短信。
有網友點評,李希光先生好不容易守候的「光彩亮相」,卻眨眼之間就成了自毀名譽的道德敗筆,就算他以後不再擔任甚麼「長」,只當一個純粹的教授,他的這個道德污點也是難以洗清的。由此可見,那些在中國大學裡行政領導和學術研究一肩挑的人士,儘管在國內可以如魚得水,趾高氣揚,但是,在挑那些西方名人的「毛病」時,還得悠著點。其實,李先生和作家張一一這次的運籌帷幄,百分之百是「中國特色」,以為偌大的世界就是中國情形的簡單放大呢。(網友李伯勇)
(責任編輯:孫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