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奶農不知乳業標準 賣奶處弱勢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6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喬琪報導)中國乳業國家標準降低,近日在輿論界引起廣泛的討論,「企業綁架與國情說」二者爭論不休,然而業內人士表示,多數奶農在收奶過程中處於弱勢,對該標準並不瞭解,對檢測出不合格的奶源只有無奈地任其傾倒、陷入沒有收入的局面,而一些奶站站長多是地方領導親友把持,他們能否合理給予奶農應得報酬,也是值得關注的。有專家指出,如何引導養殖業轉型升級,提高質量,增加奶農收入,才是根本之道。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提出中國奶業標準全球最低,主要是因為被個別大企業綁架;目前該項標準是每100公克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8公克,菌落數為200萬個,與美國、歐盟的蛋白質含量3公克,菌落數10萬個,相差甚遠。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認為,制訂奶源質量標準要從國情出發,否則80%的奶源達不到標準,國人將面臨無奶可喝的狀態。反對目前奶業標準者,則反駁喝低標牛奶不如喝白開水。

多數奶農不瞭解國標的概念

有關人士表示,奶業標準降低是因為如果按原來的標準收購,恐百分之八十的牛奶都要倒掉,浙江台州一位鄭性奶農表示,沒這回事,至於標準如何鄭先生說並不知情,他的養殖場生產的牛奶是由寧波的奶商收購,他表示2天收購一次,每次2至3噸。

至於每公斤收購價多少,他並不清楚,「給多少就拿多少,他們說不合格就不合格」,不合格的牛奶是一毛錢也拿不到的,他歎息道:現在養奶牛賺不到錢,還不如養豬。至於如何生產好質量的牛奶,他說除與飼料、牧草有關外,餵少了也不行,他的牛奶就曾經未通過檢測被倒過。

一位山西的養殖戶對記者說,為保護奶農,把標準降低,這事情他並不知情,「我們就是賣牛奶的,甚麼也不知道」。另一位山西奶牛養殖場的王先生也表示不瞭解奶源標準。

湖北某技術學院學習乳製品的沙同學表示,降低標準是很正常的,他家就養了奶牛,對低質量的牛奶對方會拒收、或打折,他說,每一車都要檢測,一車裝很多家的牛奶,到加工廠再分別檢測。他說一般正常餵養都會達到標準的,衛生與質量是相關的,所以奶源有分等級,不同質量不同的價,他認為降低標準對奶農是有利的。

陝西某乳製品的何經理則稱,目前國標的兩派爭論,不能單方面論斷對與不對,他們是製造奶粉的工廠,有自已飼養的牛,所以國標對他們而言,沒有多大意義,也不會影響奶源的質量。

奶站站長可能會坑奶農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奶業專家對記者表示,奶農大多都是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對奶源的好壞掌握不了,他們對新國標沒概念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只知賣奶,達不到標準的奶就被倒掉,確實是比較弱勢的一群。

他透露,國內奶站的站長以前都是地方領導安排的,如鄉長、村長的親戚做站長,當然也有靠關係當上站長的。坑害奶農的事件是會發生,比如把合格奶壓著不給錢,或將合格奶說不合格,有些奶農掙不了錢,就不幹了。

奶質優劣以各項指標綜合評點

對於奶源收購的半徑,該奶業專家表示,以內地來說,最遠不超過50公里,運輸時間不超過2小時,但如蒙古牧區就可能是200公里或更遠。從奶農到奶站再送到加工廠,一般也就是半天時間,在運輸中由於碰撞,奶溫會升高,會產生乳酸,蛋白質會變質,此情況很可能就達不到標準。

至於收購價格,奶業專家表示,不同區會有不同的價格,一般3元1公斤,質量也是影響價格的因素,奶站收奶也分等級,看其比重,乳中干物質含量,包括蛋白質、乳糖、脂肪等衛生元素,含量比重愈高等級愈高。

還有一個指標來衡量,即驗乳的酸度,細菌繁殖的快慢,透過酸度能檢測出來,酸度過高等級就低,所以再加上蛋白質、乳糖、脂肪的含量,綜合評點。

他說,奶一定要天天收,如果一天沒擠,乳會腫漲,乳房乳腺都會受到破壞,此時奶牛只能當肉牛賣了;一般一天擠2遍,一般保持的溫度是0到4度,由於冰窖冰櫃費用很高,農民買不起,擠完後要及時送奶站,奶站有簡單的儲奶設備,不過牛奶在奶站一般不過夜,當天就送加工廠,送到工廠後,嚴格來講在24小時內必須加工,這樣才能保證奶的新鮮度與質量。

引導養殖業轉型升級才是根本之道

對於降低乳源國標是為保障奶農之說法,河南省評論家盛大林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對乳品他不是專家,無法評論對與錯,但菌落數從50萬提高到200萬,與國際標準相差很多,讓人在感覺上很不安全,奶農的利益固然重要,但食品安全更是第一位,不能犧牲食品安全為代價。

他認為奶農的利益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補償,牛奶不合標準與飼養有關,可利用價格、優惠政策去引導奶農使用現代化規模化的養殖,提高牛奶的質量。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也不適合中國牛奶業的發展,不僅會延緩乳業走向國際化,提高國際競爭力,也會把整個中國奶業的聲譽都往下走,對長遠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他說還有一點,對消費者也失去了安全保障,中國牛奶市場經過三鹿事件後,買國產奶粉的人更少了,對產業是個致命的打擊。中國奶業現在層次是比較低,處於原始狀態,應引導養殖業轉型升級,改善貯存運輸的條件,或集中擠奶,使菌落數降低,提升奶源質量,增加奶農收入,才是根本之道。

相關新聞
奶業人士:中國奶業行業標準全球最差
中國奶業細菌標準全球最差 專家揭秘
【新紀元】食品毒時代 我們怎麼辦?
奶業悄悄調低安全標准 專家:乳業之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