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6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楚小敏德國報導)誰能想到,在美茵河畔的實用藝術館可以看到如此眾多的由德國人收藏的中國古代漆器。這批約80件、橫跨宋、元、明、清的展品中有57件出自科隆的皮爾特-博格斯夫婦(Piert-Borgers)的私人收藏,另外20件則是博物館自身的藏品。
漆器是一種用生漆塗敷在器物胎體表面作為保護膜製成的工藝品或生活用品。
所謂的胎體,即被天然漆所依附塗抹的本體。胎體種類多樣,如木胎、竹篾胎、籐胎、布胎、皮胎、金屬胎、陶瓷胎、紙胎。漆來自於自然界的漆樹,從樹上割取出來的漆液呈乳白色,通稱為生漆。漆液因為粘著性強,不僅有粘連、加固功能,並能在空氣中干固成薄膜,質地堅硬、能耐酸鹼、能經受攝氏200至260度的溫度,不易剝離,不怕水,不怕細菌侵蝕,因而能保護器物不受破壞。漆還是良好的絕緣體。漆液產生的薄膜光滑細膩,且在漆中加入各種色料,能拿來在器物表面作圖示或繪紋飾以美化器物。
漆樹產自中國本土。中國現代考古發掘實物證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並使用天然漆的國家。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文化遺址中已經出土了木胎塗漆(自然生漆)碗。夏、商、西週三代已逐漸從單純使用天然漆到使用色料調漆。
年代久遠的漆器由於怕光,很少被拿出來展出,一般只能在博物館的雜誌上見到。去年夏天,位於明斯特的著名的漆藝博物館首次展出了皮爾特-博格斯夫婦的收藏品。今年5月19日至8月28日,這批在德國漆器私人收藏界堪稱罕見的珍貴藝術品作客法蘭克福,加上法蘭克福實用藝術館自己收藏的漆器,是藝術愛好者一次難得的欣賞中國古老漆器藝術的機會。
漆器製作工藝非常多樣、繁瑣,且每個時期有各自的特點。皮爾特-博格斯夫婦的收藏品以宋、元時代的雕漆為主,時而配以螺細。雕漆即在胎體表面將漆逐層塗積,塗一層,晾乾後再塗一層,一日塗兩層。塗層少者幾十層,多者三五百層,然後以刀代筆,按照設計劃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紋樣。漆器之中,以雕漆為最高貴,亦以雕漆為最有藝術意趣,故歷代均努力製作。螺細亦作「螺填」、「螺甸」,是貝殼薄片製成人物、鳥獸、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鏤或髹漆器物上的裝飾技法。
法蘭克福實用藝術館地址:
Museum fuer Angewandte Kunst Frankfurt
Schaumainkai 17
60594 Frankfurt am 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