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6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思喬編譯)地球暖化的速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科學家警告:如果地球的暖化持續不停,位於澳洲的大堡礁美景將會在二0三0年以前因「白化」而消失。位於瑞士阿爾卑斯山、非洲坦桑尼亞的吉利馬扎羅山(Mt. Kilimanjaro)以及美國蒙大拿州冰河國家公園的冰川也即將在四十年內消失。更令人難過的是,北極冰層的融化將會導致北極熊全體滅絕。
緊迫的時間表促使大批熱愛自然生態的遊客成群結隊地前往這些即將消失的風景區旅遊。觀光旅遊雖然會使這些已經遭到破壞的地區變得更糟,但同時也為這些地區帶來可觀的收入,用以修復並保存當地的美景。本文介紹十個鮮為人知的瀕臨消失的景觀,也許您可以在它消失之前前往一遊。
貝里斯堡礁(Belize barrier reef)
貝里斯堡礁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珊瑚礁生態系統之一,同時也是鯨鯊、鰩、海牛、鱘魚、海螺和棘龍蝦的故鄉。它和澳洲的大堡礁一樣,同時面臨著「白化」消失的危機。從墨西哥一直延伸至宏都拉斯,總共約七百英里長的中美洲珊瑚礁,在一九九八年就有一半已經嚴重「白化」了,其中還包括許多獨特的鹿角珊瑚。自從「白化」開始,珊瑚的數量就逐漸減少,這是因為全球海洋的暖化、農業污染和研發以及因海岸開發和油輪的湧入帶來了大量的觀光客所導致。
非洲的剛果盆地(The Congo Basin)
位於熱帶雨林區的剛果盆地,提供全世界百分之四十的氧氣供應量,同時也是食物、藥品和礦物質的重要生產地。面積超過一百三十萬平方英里的剛果盆地,是僅次於亞馬遜森林的世界上第二大熱帶雨林區。根據聯合國的研究報告顯示,高達三分之二的雨林區,以及產於該區的特殊植物和野生動物將會在二0四0年以前消失,除非人類能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去保護它。
橫跨六個國家,面積達一千萬英畝的雨林,由於採礦、非法砍伐、農耕、放牧和游擊戰,範圍正逐年縮小。此外,為了便於伐木和採礦而開山闢道的後果,也使偷獵者更容易補捉到那些已經瀕臨絕種的動物,如山地大猩猩、森林大象、黑猩猩以及霍加皮(和長頸鹿有密切關係但有著斑馬條紋的偶蹄類哺乳動物)等。由於雨林區的縮小,二氧化碳被林木吸收進行光合作用的量也少很多,降雨量因此而減少,種種的因素導致全球氣候的嚴重異常。
死海(The Dead Sea)
死海是全世界最低窪的地方(位於海平面以下一千三百一十二英呎的位置),比海水要鹹十倍(所以人可以像瓶塞一樣漂浮在上面),而且被認為蘊藏具治療性質的礦物質。
然而在過去的四十年,死海面積已縮減三分之一,並且下沉了八十英呎——每年下沉十三英吋——這使得原來建築在海岸邊的渡假勝地和餐廳都離海岸有一英里遠。
約旦河是死海的唯一水源,由於沿岸的國家不停地增加用水,能流入死海的河水就越來越少,使得死海有可能在五十年內就乾涸。
另外兩大危機是來自於化妝品公司和碳酸類飲品的製造商,這些廠商為了獲取死海中珍貴的礦物質,故意將水排出。
一個可能的補救方案是建造爭議性頗大的運河,這條運河可以將一百一十二英里外紅海的水引入死海。但運河的建造對生態環境的衝擊很大,一些人擔心這可能會增加該區地震發生的頻率。
大沼澤地(The Everglades)
大沼澤地有著二百五十萬公頃的濕地,包含了柏樹沼澤地、紅樹林、鋸齒草和松樹大草原。這裡也是世界上唯一澳洲鱷魚和短吻鱷共生的地方。這片脆弱的濕地所面臨的主要危機有來自養殖場的污染、外來物種的入侵以及異常的侵蝕,還有百分之六十的水源被轉移到附近的城市和農場。
現今的大沼澤地面積只剩下西元一九00年當時的一半。更糟糕的是,這裡是佛羅里達州美洲豹唯一的棲息地,僅存的野生動物也不到一百種,有些大型的貓科動物會在未來的四十年內從棲息地中完全消失。(這可不是個案,至少有二十種大沼澤地的動物面臨相同的危險,包括海龜、海牛和涉水禽鳥)
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
超過百分之八十生長在馬達加斯加的動植物是當地獨有的資產,這都得感謝印度洋長達百萬年將它與非洲隔離的傑作。然而,如果不儘快作補救,生長在這個全世界第四大島嶼上的森林將會在三十五年內消失。
馬達加斯加在過去曾經擁有高達十二萬平方英里的面積,現在僅剩二萬平方英里。目前生長在當地的特殊物種也面臨著滅絕的危機。當地的森林生態系統之所以會遭到破壞,是因為農場為了維持生計而砍伐,焚燒林木以及偷獵所致。
二十種令馬達加斯加聞名於世的狐猴,也面臨滅種的危機。儘管當地設有動物保護區,但面積僅佔全島百分之五左右,而且有很多地區還沒有相連,讓生活在裡頭的動物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而且還有一些特殊物種還沒有被記錄下來,在消失以前可能都沒有機會被人認識和研究。
馬爾地夫(The Maldives)
馬爾地夫擁有豐富的珊瑚礁和保育類魚群,例如:巨型的拿破崙瀨魚、豹鯊魚和大約二百五十條蝠鱝(大部分都有十英呎長的魚翅)。很少科學家對馬爾地夫的處境抱著希望, 因為它是全世界位置最低的國家。如果地球的暖化持續,導致兩極的冰層融化,海平面會上升。而馬爾地夫擁有的一千一百九十個散落在印度洋的小島和環礁(其中二百個有人居住) ,高度最高只有海平面以上八英呎。
馬爾地夫總統於二00八年宣布,將向其他國家購買土地,包括印度,好讓未來因水位上漲而流離失所的國民,有一個安身之所。二00九年,他特地在水面下召開內閣會議,藉以強調島國的弱點。
極地(The Poles)
在極地,你可以欣賞到獨特而令人驚嘆的自然現象,從高聳的冰山、極光到雄偉的動物(如企鵝、北極熊和鯨魚)。世界上最大的非盈利性海洋研究小組「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所」曾經估計,如果全球的暖化持續,約有百分之八十生長在南極的國王企鵝會消失,而剩下的那百分之二十也瀕臨絕種的危機。
極地冰層從一九七0年以來,每十年就下降百分之三。因為冰層逐年融化,北極熊面臨生存的危險,全球生態系統也面臨空前的危機。那些在冰層下成長的浮游植物會成為浮游動物的飼料,而小型甲殼類動物如磷蝦,在食物鏈上將成為魚、海豹、鯨、北極熊和企鵝的最佳食品。研究預測,如果氣溫持續升高,那麼二十至四十年內,南極的冰層會完全消失。
印度拉賈斯坦邦的倫滕波爾國家公園(Rajasthan, Ranthambore)
倫滕波爾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好的欣賞野生老虎的保護區之一。但是,令人擔憂的是,全球野生老虎的數量已減少到僅剩三千二百隻,而其中超過一半生長在印度。如果沒有及時採取非常的手段,那麼這些大貓很有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最快有可能就在這十幾年內)就全部滅絕。
相較於一九00年印度總共有十萬隻野生老虎相比,可以發現在過去的兩個世紀,整個生態環境的演變有多劇烈。至今,老虎的棲息地已減少百分之九十三,雖然在亞洲一般都設有保護區,但多數規模很小,也未設有生態廊道以維持生態的多樣性,棲息地的環境更因此無法獲得改善。根據統計,每天有一隻老虎因為被用來做傳統的中藥藥材而遭到殺害。
Tahuamanú熱帶雨林(The Tahuamanú rainforest)
Tahuamanú熱帶雨林位於祕魯馬德雷德迪奧斯地區,是相當宏偉壯觀的熱帶雨林。鸚鵡和金剛鸚鵡棲息於鹽沼地,它們與巨型犰狳、豹貓、美洲虎和巨型水獺等瀕臨絕種的動物分享這個質樸宛如仙境的地方。
Tahuamanú熱帶雨林擁有一部分南美洲僅存的老齡紅木,但非法砍伐正逐漸耗盡這些林木資源,有百分之八十的砍伐銷往美國。一棵樹就可以製造出價值高達一百萬美元的家俱。伐木工造路,讓農夫與獵人得以進入雨林。接著,土著也進駐了,使得原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遭到破壞。加上鄰近地區,由於黃金的開採,使得有毒物質汞被釋放到空氣和水中。
長江流域(The Yangtze River basin)
中國長江流域原本擁有許多珍奇的動物。大熊貓、矮岩羊、長江江豚和白鶴等都把這裡當成是自己的家,此外還有倚賴它的大約四億的人口。
耗資二百四十億美元建造的三峽大壩,對整個中國未來的影響是福是禍雖尚未明確,但是連中國政府自己都承認,原本生長在長江流域中,許多獨特的海洋生物和動物,正面臨滅絕的危險。
為了攔水築壩而淹沒了附近的村莊、農場、工廠和礦山,而來自航運、工業、農業和未經處理的污水的污染,更讓江水的品質進入黑暗期。種種伴隨築壩而來的負面影響,導致山泥傾瀉經常發生,地震學家們更懷疑,在兩個斷層線以上的地區儲存大量的水,沉重的水壓有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