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菜是山東菜的簡稱,山東古為齊魯之邦,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春秋時的孔子就是個講究飲食的人,他提倡:「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還有「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可知當時的魯菜已經相當的講究追求刀工和調料的藝術性,這對魯菜的烹調技術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魯菜經過秦、漢、唐、宋,已初步成為北食的代表,到元、明、清時期,魯菜已自成菜系,而且還大量進入宮庭,成為御膳的珍品,並發展成為北方菜系的傑出代表。魯菜可分為濟南風味菜、膠東風味菜、孔府菜及其他地區風味菜。
濟南菜
濟南菜以清香、鮮嫩和味純著稱,尤擅長刀工,俗稱一菜一格,百菜不重;擅長爆、炒、燒、炸、塌等技法,十分講究清湯、奶湯的調製,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膠東菜以烹製海鮮見長,以清鮮、脆嫩、原湯原味為特點,多用炸、溜、爆、炒、蒸、煎、扒等技法。
孔府菜
孔府菜用料講究、刀工細膩、烹調過程嚴格複雜,口味兒講究清淡、鮮嫩、軟爛、香醇,原汁原味,對菜品製作精益求精,始終保持傳統的口味。
總體上來講,魯菜以選料講究、刀工精細、調和恰當、火候嚴謹、烹調技法全而著稱,口味不僅以鮮鹹適口、清爽脆嫩、湯醇味正、原汁原味為特點,而且調味多變、因料而用、適應性強、南北適宜。
──轉自《新唐人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