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口譯工作時遇到幾位講者抱怨會議中供應的水「不夠冰」,希望主辦單位更換「新鮮的冰水」,讓我想起幾個月前翻譯的國際陶瓷藝術節,活動第一天紐西蘭籍策展人親自帶貴賓看展,針對展出品一一做說明,而我則在旁同步口譯。
拿著麥克風口沫橫飛的策展人不久就滿頭大汗口乾舌燥,工作人員則貼心地準備了溫水給講者解渴。
沒想到講者喝了一口立刻變臉:「這水是溫的要我怎麼喝!」還生氣地數落了工作人員一頓,只見那位年輕的工作人員滿頭霧水,很委屈地問大家為什麼講者對她發脾氣。
講者應該是第一次來到台灣,不了解中國人養身愛喝溫水的習慣,這位工作人員恰好不曉得大多數西方人認為「冰水才解渴」,甚至有人認為溫水的口感很噁心,通常身體不適或不得已才會喝。
在華人世界尤其是秋冬時節,餐廳的服務生總是會貼心地送上溫開水,相對而言美國餐廳若是送上溫水一定會嚇壞顧客。
之前做的法庭口譯很巧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當天台灣籍證人要求工作人員準備溫水解渴,不知情的美籍律師還很關心地問他是不是哪裡不舒服,要不要暫停詢問先休息一下,證人聽了更是一頭霧水,不了解喝溫水跟感冒間的關係。
我的美國親戚一家更是水不冰絕對不喝,每次開車出去玩都要買很多冰水在路上喝,水若沒喝完變成室溫就會再買新的,原因是:「已經不冰了當然就不好喝,所以必須重新買新的趁冰喝!」
只有我因為環保的理由每天默默地裝著自來水帶在身上,親戚看到我喝著到下午變成溫溫的水,都露出十分同情的表情。
當然美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喝溫水的習慣不至於受到取笑,但若要美國人認同東方的溫水哲學,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冰水與溫水的喜好不同,對雙方來說都是文化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