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5月09日訊】1837年,馬克思父親給馬克思的信:「只有你的心保持純潔、有人性地跳動,不讓魔鬼令你的心疏離美好的情感,只有這樣,我才能快樂。」
馬克思寫作《Oulanem》時,這位年輕的才子僅 18 歲。此時,他一生的計劃已經制定。他根本不想為人類、無產階級、或社會主義服務。他只想毀滅這個世界,以人類的恐懼為基礎,建起他自己的王座。
在此時期,卡爾‧馬克思與其父的通信中,出現了一些靈異字句。馬克思寫道:
「一個時代已然落幕,我的眾聖之聖四分五裂,新的靈必須來進駐。」
這些話寫於1837年11月10日,此前,這位年輕人已被承認為基督徒。他曾公開宣稱基督住在他的心中,誰知沒過多久就變成這樣。是什麼新的靈取代了基督的位置呢?
以上引用自:
此信全文:
//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37-pre/letters/37_11_10.htm
請查找這一句:
A curtain had fallen, my holy of holies was rent asunder, and new gods had to be installed.
另外,信中還有這樣一句話:
「一種真正的不安佔據了我,我無法讓這躁動的鬼魂平靜下來,直到我和疼愛我的你在一起。」
A real unrest has taken possession of me, I shall not be able to calm the turbulent spectres until I am with you who are dear to me.
馬克思的父親回復道:
「對於這非常靈異之事有一種解釋,但我強忍著不去作這種解釋,儘管它貌似頗為可疑。」
這件靈異之事是什麼?馬克思的傳記作家們都不曾解釋過這些奇異的話。
1837年3月2日,馬克思的父親寫信給馬克思道:
「你的進步,有朝一日的功成名就,和在世上的幸福,這些並非我心中唯一的期望。它們曾是我長期的幻想,但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它們的實現並不能使我快樂。只有你的心保持純潔、有人性地跳動,不讓魔鬼令你的心疏離美好的情感,只有這樣,我才能快樂。」
以上引用自:
此信全文:
//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letters/papa/1837-fl2.htm
請查找:
Only if your heart remains pure and beats in a purely human way, and no demonic spirit is capable of estranging your heart from finer feelings — only then would I find the happiness.
對於這位曾自認為基督徒的年輕人,他父親為何突然表現出擔憂,怕他受到魔的影響呢?是因為他在55 歲生日時收到的他兒子當作禮物送來的那些詩嗎?
以下摘自馬克思的詩《關於黑格爾》:
「我的所有教言皆已混雜,變成魔鬼般的混濁。
因此,任何人隨便怎麼想都可以。」
以上引用自:
《關於黑格爾》(On Hegel)的一種英譯版:
//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37-pre/verse/verse15.htm
以下摘自馬克思的詩《關於黑格爾》:
「因為我通過冥想發現了最深奧和最崇高的真理,
所以我如同上帝一般偉大,
我以黑暗為衣裳,就像『他』那樣。」
「Because I discovered the highest,
And because I found the deepest through meditation,
I am great like a God;
I clothe myself in darkness like Him.」
在馬克思的詩《蒼白少女》中,他又寫道:
「因此,我已失去天堂,
我確知此事。
我這曾經信仰上帝的靈魂,
現已注定要下地獄。」
以上引用自:
《蒼白少女》(The Pale Maiden)全詩英譯:
//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37-pre/verse/verse24.htm
「Thus heaven I』ve forfeited,
I know it full well.
My soul, once true to God,
Is chosen for hell.」
馬克思早年對藝術有傲然的抱負,他的詩詞、劇本,對於探索其內心世界相當重要。
馬克思是所有神明的死對頭 —— 一個以自己靈魂為代價,從黑暗之王那裡買了一把劍的人。
其它請參見【史實】卡爾‧馬克思的成魔之路 修訂版 //www.aboluowang.com/news/data/2011/0120/article_117132.html
(轉自阿波羅網//www.aboluo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