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化劑汙染嚴重 遠離塑化製品保健康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台灣孕婦與兒童最近除被證實塑化劑DEHP暴露長期偏高外,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最近更首度發現,另一類具有生殖毒性的DBP塑化劑Dn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在孕婦與兒童體內的暴露量也異常偏高,尿液中所檢出的DnBP(註)代謝物濃度高達歐、美、日1.4到5倍。

正值台灣人疑慮遭DEHP嚴重汙染之際,台灣成功大學今年2月在國際期刊Chemosphere的論文,再度被人重新關注,這份調查長期追蹤五到七種常見環境荷爾蒙或塑化劑(涵蓋DnBP、DEHP)是台灣首份較大規模長期追蹤,針對200多名孕婦與其所生嬰幼兒,定期驗尿追蹤至十年的結果。

根據研究顯示,塑化劑DEHP會穿透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危害胎兒健康,尤其是生殖危害,故學者專家呼籲孕婦遠離塑化製品。

抽檢99%港民含塑化劑

香港《大公報》報導,浸會大學生物系2010年8、9月一項研究中發現,在200位市民的血液樣本中99%含有塑化劑,但由於塑化劑未納入香港恆常食物監察計劃內,故市民吃進塑化劑也不知,而且有關物料易被人類接觸及吸收。學者建議港府將塑化劑納入日常食物檢測范圍。

台孕婦DEHP比美國高13倍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教授表示,台灣孕婦的MBP(鄰苯二甲酸酯DBP代謝物)達81%,比美國高4.5倍,DEHP則高了13倍。

成大醫院對76位孕婦研究發現,她們體內DEHP濃度是美國孕婦的13倍;而且塑化劑還會穿透孕婦的羊水,直接進入嬰兒體內。

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與其它公共衛生學者,5月30日召開記者會,建議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應訂定標準強制檢驗食品添加物,要求行政院衛生署、環保署進行大規模出生世代長期追蹤調查研究,以廣泛了解環境塑化劑之類的環境荷爾蒙對下一代健康的長期影響。

李俊璋表示,塑化劑不只是添加在飲料內,還有許多日常用品也會釋放塑化劑,例如化妝品、食品容器。

而塑化劑最常見的就是存在塑膠類,還有像香水、化妝品等,台灣人普遍使用塑膠,喝很多塑膠瓶裝水、使用塑膠袋裝食物、利用保鮮膜微波食品吃下肚,這些有害物質就跟著進到人體中,他表示,歐盟與美國分別訂定標準,歐盟是每天每公斤體重不得超過50微克,美國是20微克,但台灣並沒有相關規範。

塑化劑對生物的影響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保中及其他公共衛生學者於4月30日發表建議,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應訂定標準強制檢驗食品添加物,並仿照歐、美、日等國家進行大規模出生世代長期追蹤調查研究,以廣泛了解塑化劑一類的環境荷爾蒙對下一代健康的長期影響。

負責研究的浸大生物系副教授黃港住表示,浸大生物系用白老鼠實驗,發現曾經服食「塑化劑」的老鼠,誕下的後代以雌性為主,並會影響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誕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數量亦大減,反映「塑化劑」毒性屬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內分泌失調。黃港住說,研究可以應用到人類身上,顯示長期攝吸「塑化劑」對男性的影響較女性大。他指出,香港去年的研究證明,「這類化學物料有可能一直存在於食物中」。

如何避免塑化劑汙染

「塑化劑」聞之色變,專家表示,塑化劑普遍存在於塑膠製品之中,台灣人每年吃下肚的不知有多少?想要遠離塑化劑,就得從日常生活做起,不用塑膠杯,不用保鮮膜微波食物,這次的事件正好提供全民一個機會,遠離塑膠製品以減少吸入劑量。

由於塑化劑DEHP會穿透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故李俊璋教授建議孕婦用餐時,不論冷、熱食,最好不要利用塑膠容器盛裝食材,以免塑化劑影響健康。另外,市面上販賣的紝娠霜也可能含有塑化劑,所以他建議孕婦必須小心選購紝娠霜。

李俊璋教授提醒,尤其是6到18歲發育中的孩童或青少年,若飲用飲料數量多的話,致癌的風險也相對提升。李俊璋提醒,倘若半年來每天喝一杯手搖飲品的話,即為高危險群,最好到醫院驗尿、驗血,了解身體健康狀況。

李俊璋6月1日的報告指出,他先對2到8歲女童檢測塑化劑DEHP的暴露濃度,接著進行減「塑」介入措施,將塑膠杯換成鋼杯,結果成效非常明顯,1個月之後,女童尿中的塑化劑就明顯減少。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吳焜裕提到,雖然塑化劑可以排出體外,但事實上塑化劑在代謝的過程中,已經對於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民眾盡可能不要吃到受塑化劑污染的食物。

※塑化劑DnBP

DnBP與DEHP性質類似,都是具有生殖毒性的環境荷爾蒙,且均為無色油狀液體,具有高脂溶性,目前同為台灣所列管的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

相關新聞
綠色美容:化妝品含DEHP 指甲油量最高
台糖蜆錠退貨爆爭議 退貨差價300元?
台衛署:5大類食品 各通路禁售
塑化劑風暴延燒 台藍委提3點防護措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