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媒:消費者對中國食品失信心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伦多綜合報導)中國食品控制系統的亂象,常常製造出爆炸性的新聞。最近中國西瓜據說因為使用膨大劑等添加劑,在成熟之前便開裂的「西瓜爆炸事件」被曝光後,加拿大主流媒體《環球郵報》就消費者對中國產食品的信心危機問題,發表了長篇報導。
  
「西瓜爆炸事件」的新聞仍在發展中。江蘇省鎮江丹陽延陵鎮大呂村700多畝「日本全能冠軍」品種西瓜未成熟就紛紛炸裂;瓜農劉明鎖投資26萬元種了47個大棚,幾天內眼睜睜看著6,000餘斤西瓜「爆炸」;另一名張姓瓜農,一天之內就炸了200多個西瓜。

消費者對中國產食品失信心
  
安省哈密爾頓市的Leanne Palmerston在當地一個雜貨店選購脫水奶粉,當發現包裝上有中文字時,就把它放回貨架上,重新選了另一罐當地產的產品。她對《環球郵報》說:「我不敢肯定,是否能確認罐裡裝的是什麼東西。」
  
Palmerston只是眾多加拿大消費者中的一員,他們對於食品的來源地,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心。從中國不斷傳出的有關食品的可怕故事,包括被污染的牛奶、「爆炸」的西瓜等等,進一步加強了她的決心,不再去碰從中國進口的食品。
  
過去的一個月裡,中國的食品檢察員據報沒收了數以噸計的受污染牛奶;用類固醇處理過的豬肉引起數百人不適;用硼酸鈉把豬肉處理得看起來像牛肉。
  
對於「西瓜爆炸事件」, Palmerston說:「開始我以為只是一個笑話。」她說:「當我知道是因為他們施加了那些促進生長的化學品所造成的結果後,我有點嚇壞了。如果西瓜不用這種方式說出來(它被施加了什麼東西)的話,你怎麼能知道你都吃了一些什麼東西?」
  
安省居民Janet Auty-Carlisle說,她的家庭自己種菜,或者買當地產的食品。購物時會仔細察看標籤,以保證沒有「中國產品」的字樣。雖然報導稱,中國政府已經在對付使用毒素的生産者,她寧願自己去控制自己吃的食物。
  
她說,雖然他們說在打擊那些不法生産者,「但我在這事上有自己的判斷。我們走著看吧,看看跟著會發生什麼事。」
  
多倫多居民鄭女士對大紀元表示,她最近留意到超市裡來自中國的食品在減少。她自己也開始越來越擔心,盡量避免買中國貨。
  
她在大陸的姑媽最近對她說:「如果有人送給你大陸產的食品,千萬不能要。」姑媽的說法是:「越是通過檢查的,越不能買,過了檢查這道關後更容易放羊。」
  
鄭女士說,大陸的表妹生了孩子,不敢食用國產的奶粉,要多花錢去買進口的奶粉。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芝加哥管理諮詢公司A.T. Kearne的老闆之一Jim Morehouse對《環球郵報》說:「中國產品的問題是,它們常常在被污染的土地裡生長,所以食品中含有各種你不想要的東西,除了殺蟲劑外,還有重金屬等其它的東西。」
  
Morehouse在中國食物安全問題上做了廣泛的研究,他所領導的一項研究,在2007年上海的一個國際食品高峰會上宣讀了成果報告,其中有這樣的結論:中國需要投資1,000億美元來修補其被破壞的食物安全系統,包括改進安全標準、倉儲、運輸及培訓等方面。
  
同時,Morehouse提到的另一個現實,也是問題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的遊戲規則不同於北美。他說:「在中國,造成一些人生病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但在美國或加拿大,使人生病是一個真正的大問題。」

渥京加強檢驗力度
  
今年3月,渥京承諾在未來5年內追加1億元,加強政府的食品檢驗系統。
  
加拿大食品檢驗署的一名媒體聯絡官員在回應《環球郵報》時說,他們會審查食品出口國的衛生部門,以保證其滿足加拿大衛生標準的要求;所有希望出口產品到加拿大的外國生産者,必須證明他們能持續地達到加拿大食品安全的標準。
  
但是,一些消費者對於檢驗署發現不安全食品的能力仍存有懷疑。安省Orillia居民Jim Frape對《環球郵報》表示,他還是要小心地避免購買來自中國的食品。
  
Frape說,他對於檢察員如何去檢查在其它國家包裝的中國產品也存有疑慮,比如中國產的蜂蜜,經常作為印尼、馬來西亞或台灣等地的產品在北美市場出售。更有甚者,有些標明加拿大製造的產品,包括了來自中國的原材料。
  
此外,加拿大的食品檢驗系統也並非完美,2010年9月,檢驗署的審查員報告,發現有外國食品未經適當檢驗便進入加國。 ◇

相關新聞
證實含有害抗生素 加拿大禁止中國蜂蜜食品
加拿大銷售的中國食品安全難保障
紅龍蝦和TGI Fridays關閉的門店被誰取代
前變性者親身經歷:跨性別意識形態傷害兒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