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歐盟援助行動道德風險高漲 解藥比疾病更糟糕!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16日訊】(據台視新聞報導) 「道德風險」一詞,在金融危機時常聽到。它的意思是,好的誘因可能會導致不當誘因,從而負面影響個人或機構的行為,使得情況更加糟糕。

《MarketWatch》報導,這個名詞本來自於保險產業:屋主或是汽車駕駛人投保,可能有恃無恐反而鼓勵危險行為。 不過最後是所有的投保人共同買單,這更助長風險行為。

同樣的行為模式可以在歐盟身上觀察到。負債沉重的國家如希臘、愛爾蘭、葡萄牙,需要來自歐盟及 IMF 的幫忙。但是這些負債國越來越不願服從放款國的嚴苛儉約條件。

歐元區的外圍國家認為,由於放款國過的比負債國好,因此它們比需負擔較多的責任。

不過以德國為主的救援國則認為,若放寬援助條件,則損及債務國在節省開支上所作的努力,也影響歐洲的自癒能力,從而提升而並非降低整體風險。若分析歐盟的經濟重組的運行方式,會發現歐盟其實創造了兩種道德風險。

其一,歐盟及IMF,讓債務沉重的國家繼續在沒有什麼經濟成長性及償付性的情況下承擔新債,這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得國家經濟持續下滑,評級調降的機率越高。於是負債國家有了放緩償還債務的誘因,對放款國的傷害多過於負債國。

第二種道德風險,來自於放款國對個別債務國的心軟。比方說放貸國重設債務到期日,或是調降利率,這將不會降低風險,因為這會讓其他沒有受到同等待遇的國家之人民起而抗議。

當愛爾蘭這樣的國家被紓困時,它覺得理所當然,尤其看到是更不值得的國家如希臘也沒有被太嚴格對待時,也就是道德風險浮現的時候。

於是無論是放貸國還是債務國都互相猜疑,雙方都感到持續被剝削、訊息告知不明、以及被欺騙。 這就是為什麼歐盟的救市活動,沒讓歐洲變得更穩定,反而是三天兩頭就出現哪個國家深陷危機的消息。

相關新聞
G7聯手干預匯市 穩定日本金融危機
米羅:解決金融危機從結構著手
引金融危機挨告 美大銀行受罰
美雇主求才310萬名 金融危機以來最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