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犯法,騙錢也不是沒有辦法。一個像元祿一樣的投資者,如果把錢拿出來交給一個經營者去管理,那麼他勢必會想去監督這筆錢,以此來確定他的投資被妥善管理。
前面已經說過,投資者們一般會雇用董事們來做監督。然而,有鑒於前面說過的董事會制度的諸多不可靠之處,很多投資者也希望自己能夠對公司有所了解,這樣可以防患於未然。
因為元祿不可能每天去公司監督管理者是不是在好好工作,只能經常性地查帳,以確定公司運轉一切正常。但是,如果帳本是假的呢?
實際上,假帳是任何投資者都必須面對的難題。最喜歡使用假帳的是像麥道夫這樣純粹的騙子。這些公司由於沒有業績,完全是一個龐氏騙局,所以自然不能把帳本拿出來給所有投資者看,不然麥道夫騙誰去啊?
從後來的調查中發現,麥道夫在這場為其數十年的騙局中,其實精心製作了一本假帳,一般投資者光從帳本上根本看不出什麼破綻,連虛構的交易歷史都記錄得十分完整。
連那些看穿麥道夫騙局的人都只能說這個帳本的報酬率太過完美、不像真的,但也看不出帳本本身有什麼問題來。
因此,元祿在投資時,首先要小心的就是此類假帳騙局。但這類假帳一般都是看不太出來的,要不然麥道夫也不能騙到500億美元。
因此,元祿只能記住一句格言:一件事如果聽起來好得離譜,那麼估計這件事就是離譜的。
元祿只要躲避旁門左道,被騙的可能性還是不大的,龐氏騙局畢竟還是少數。但是,雖然大多數公司都是幹正當行業的,這也不代表他們就不會以假帳欺騙投資者。
勝騰集團(Cendant)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旅遊集團之一,但就是這樣一個公司也曾經深陷假帳醜聞中。原來,勝騰集團的前身CUC公司竟是一個維持了十年之久的騙局。
在這十年間,CUC的管理層操縱帳本,把收入寫的奇高無比,而虧損和運營成本則被寫得微乎其微。這樣一來,公司的盈利就變得比實際狀況高很多,而CUC的股價也被管理層用這種手法拉高了。
但是,這種騙術只能維持一時,卻維持不了一世,於是,公司的管理層又想出了一個高招:用價格高漲的股票購買其他公司。
這其實是學六○年代亂向收購集團的做法,也就是把其他公司的收入算到自己的帳裡來,以此顯示公司的業績有多麼好。
在後來的調查中,美國政府認為CUC至少把自己的收入多說了5億美元。當投資者得知這個消息後,大家開始意識到勝騰集團的帳本超不真實,結果勝騰的股票在一天內就跌了將近一半,為股東們造成了一股140美元的經濟損失。
而投資者之所以想不到CUC會做這種無良的事情,很大原因是因為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是CUC的審計。有這麼大牌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怎麼還會出現金額這麼巨大的問題?
原來,除了像麥道夫那樣明目張膽地作假帳,更多的公司走的是擦邊球路線,而真正危險的其實也正是這些所謂操作正規的公司。
這些公司的武器正是一種介於非法與合法之間的「模糊帳本」。按理說,帳本的目的是為了讓元祿這樣的投資者能夠看得懂公司的經營狀況究竟如何。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公司都可以含糊其辭,以便投資者看不懂公司究竟在做什麼,或者讓投資者誤以為公司的運營狀況比實際上要好得多。
這些帳本雖然誤導性極強,但通常依然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所以大多是處於愛恨邊緣的:雖然道理上來說它們是為了回避透明化這個目的,但說它們不合法似乎理由也不十分充分。
由於會計事務所最終是在位這些大公司打工,因此一般這種模稜兩可的帳目最終都被會計事務所認為是合格的。
但是,元祿等投資者拿了這些帳本後幾乎等於沒用,因此裡面存在著太多太多已經被模糊的資訊。比如,美國最大的假帳事件始作俑者安隆公司,曾經最擅長的一種手段就是設立「特殊目的實體」。
這種實體相當於分公司,但結構比分公司要複雜得多。有了它們,安隆可以相對合理合法地把自己的一些債務轉移,然後只把自己賺錢的光彩一面給投資者們看。
由於只能看到安隆賺錢、不會看到安隆虧錢,投資者自然對安隆的股票趨之若鶩。到了後期,安隆虧本越來越多,需要的特殊目的實體也就越來越多,在頂峰期居然需要上千個特殊目的實體來掩蓋自己各種各樣的債務。
而這一切擦邊球都是被安達信會計事務所(Arthur Andersen)所默許的。但是,紙包不住火,一切東窗事發後,不僅安隆倒閉、投資者血本無歸,安達信會計事務所也被政府告到倒閉,從此世界五大會計事務所就只剩下四個。@(待續)
摘編自 《經濟的邏輯:從個人、企業到國家,為你揭開經濟世界的面紗》臉譜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