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電影節評委施南生:華語片還在亂局中

人氣 19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11日訊】施南生女士,第6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委,也是在電影界奮鬥了30年的資深電影人。在戛納開幕的前一天,她獨家對話新浪,談評審工作,談華語片在海外市場的真實際遇,也談目前國內電影市場的混亂和浮誇。



戛納擔任評委:一看故事二看人物



據新浪網報導,施南生介紹說,評審工作在11號到22號之間進行。「徐克導演以前做過戛納的評委,他告訴我,一般一天差不多要看兩場戲。電影節有要求說,開幕儀式和閉幕儀式評委必須出席,最好能參加紅地毯。」

作為評審,施南生個人會比較側重於看一個電影的哪方面?她說:「不確定的。我看不同的電影,會找不同的點。有的電影是看內在表現,有的是講故事,有的是看技術。不過講故事一定是基本的,電影裡面的人物能不能引起我感性的反應也很重要。」



談華語片在電影節獲獎:已經不是浪潮興起的年代



前些年華語片在國際電影節頻頻獲獎,第五代、第六代導演很受海外的關注,但是近幾年華語片在國際電影節上越來越少拿獎了。

施南生認為這是必然的:「一種電影風格的開端,人家都注意的。一個新的年代的開始,一出來的時候,很打眼,像十幾年前的韓國片一樣,很引人注意,這幾年也沒那麼新鮮了。但是這也說明,中國電影工作者,已經進入國際電影的範疇裡面了,就像多了一個會員是中國,我不覺得這是多麼特別的狀況。只是說,現在不是那個浪潮興起的時代。」



談中國導演:別想著既要藝術,又要商業



施南生認為中國電影是在2001、02年才開始發展的。「我記得03年之前,我常跟老外講:請你們注意中國市場,香港是680萬人口,票房是8億。中國大陸13億人口,那時也是8億,這怎麼可能呢?一定會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內地那個時候剛剛有一個商業市場開頭的跡象,隨著政策出台,合拍片拍攝、還有單片報批、民營公司發行……市場開始形成,商業氛圍當然會越來越濃。但是有一點中國導演應該注意:千萬不要自己蒙了自己!你是拍商業片的,你就拍商業品,你是拍藝術片的,就拍藝術片。別想著既要藝術,又要商業,那是非常難的。」



談華語片亂局:有人以為有錢就有一切



施南生從80年代開始就做華語片在海外的銷售發行了,一直到現在。她認為現在華語片是一個亂局,因為基本的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

施南生說:「什麼制度都沒有。例如說如果要賣一個片子,不是從拍完了才開始,而是從籌備期就應該開始,所有的物料要準備好。別到了要交東西的時候,忽然說導演去了烏魯木齊拍片,半年後才有時間回來。甚至有的中國公司,投資人太有錢,但什麼都不懂,簽合同的時候,還會問:『合同為什麼要簽英文?是不是有歧視?』我說英文國際交易的語言,這裡面哪會有歧視?」

她說:「大家以為賣東西是最簡單的,但其實裡面很多很多細節,要很規矩的,持續的去完成。這沒有什麼難的,只要你肯做。但我覺得現在很多人的想法很怪,他們覺得沒什麼解決不了的,有錢就行了。大家一定要尊重專業,尊重國際遊戲規則。有的人不管這些,覺得拿錢可以擺平一切。他們覺得反正我有錢,又有市場,又有人,人多勢眾。我特別想大家快一點集體聰明起來,不要亂搞,亂搞最後還是你去吃那個後果。」



談華語片海外銷售實情:賣幾百萬美金這種事,好幾年沒有發生了



在戛納經常有中國片方說,他的片子賣的特別好,在海外成本已經收回來了。真的大家都賣得這麼好嗎?真的沒有一部華語片是賣不動的嗎?

施南生:「(搖頭)第一個我不知道他們說好不好,是什麼定義,有沒有一個標準,我做了很多年,我自己很清楚。」

她說:「80年代我試過一部電影40%的收入來自海外。有一部戲叫《洗澡》,張揚的,他那年只賣了幾十萬美金,但是它成本非常低,如果按照他投資的比例算是好的。但是如果投資高,就不能這樣算比例,大片動輒上億,怎麼賣也不可能賣回40%。所以有時候有些人的話,他一說出來,我就不想接下去。在美國賣幾百萬美金這種事,最近好幾年都沒有發生了。美國上映一個片子,成本就很高,片商如果買片子已經花了幾百萬,上片成本再去掉那麼多,那得多少票房才能回本啊?所以很多片子都不會在美國院線上映的,因為成本太高,片商只會便宜買來,然後再錄像帶市場去賺點錢。」

相關新聞
施南生預計今年港產片數目再創新低
30年  夫妻情走到盡頭 徐克 施南生婚姻傳觸礁
組圖:徐克、施南生媒體會 電影節尋找接班人
徐克施南生將獲頒亞洲電影傑出貢獻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