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發改委約談「洋奶粉」被指只准州官放火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5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5月6日,發改委在北京約談了雅培、多美滋、惠氏、美讚臣等6家主要「洋奶粉」負責人,以「瞭解」奶粉價格等情況,當中就包括了前期被媒體指「頂風漲價」的企業雀巢、澳優等。同日,中共發改委高調宣佈,聯合利華「散佈」漲價信息、「擾亂」市場秩序,並開出了首張200萬元高額罰單。評論人士認為,這種政府強制干擾市場,強迫企業消化通漲是典型的「只准州官放火」。

從今年開始,就有家電、日化、方便麵、酒類等企業和協會被約談,不許擅自漲價。這幾個月來,更是密集「約談」協會、企業,其規模之大,涉及面之廣,是2007年頒布實施《價格監督檢查提醒告誡辦法》以來,最為引人注目的一次。

只准海關加稅 不准奶企漲價

發改委約談後,各洋奶粉廠家則齊齊否認了漲價傳聞。

「澳優有機奶粉只是取消優惠政策,恢復原先定價。」澳優市場部表示,作為第一個推出有機奶粉的品牌,當時鋪貨過程中因經銷商信心尚不足,所以大幅優惠至268元,將利潤讓給了經銷商,「如今恢復到了358元,與目前市場上其他主流有機奶粉的差價保持在10元左右。」

3月有來自海關總署的信息稱,由於預期進口價格將大幅度上漲,自新西蘭進口的原料奶在過去的3個月中進口總量已超全年限額,故而自2月26日起,提高該商品進口關稅至15%。由於國內乳企75%的進口來自新西蘭,關稅非但未降,卻從原先的8%左右急升7個點,無疑將加大國內乳業的成本壓力,或正成為本年度最新一輪提價的誘因。

「奶粉漲價早已不是甚麼新鮮事。」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表示,在發改委約談各企業要求暫緩漲價的背景下,奶粉集體漲價潮必將有所遏制,但並不能達到治本的效果,僅僅延遲了奶粉企業集體漲價的時間。

「首先原奶收購價、食糖等原輔材料價格、人工成本、運輸成本的持續上漲給乳企帶來一定的成本壓力;其次,此前為應對乳企大規模審核,不少企業籌集大量資金投入檢測設備、包裝設備、研發設備等領域,成本急劇增加;第三,日本地震影響日本奶粉的進口,斷貨嚴重,奶粉供應趨緊。」

「約談」持雙重標準 「只准州官放火」

有評論人士認為,這是典型的「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中共施行的行業壟斷、貨幣濫發等錯誤的經濟政策是造成通貨膨脹、企業成本增加的根本原因,中共非但不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卻反過來強迫企業承受其造成的惡果。如此密集的價格干預會讓價格體系重回計劃經濟時代。

北京著名學者彭定鼎先生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發改委原來叫計劃委員會,本來就是計劃經濟的餘孽,市場經濟本來是很好的,但加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的經濟就完蛋了。任何事情,加上社會主義肯定就完蛋。政府干預價格是極其荒誕的,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就在於有自由浮動的價格來指導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活動,如果政府比市場更懂得商品的價格是多少的話,按照這個邏輯,豈不是全面的計劃經濟是最好的經濟模式?

還有評論人士認為,通脹已經傳遞到終端消費品,不僅漲價潮難以避免,還可能因受阻而出現報復性反彈。彭定鼎認為,所謂的約談機制完全是笑話,如果「洋奶粉」企業無利可圖,大不了關門走人,讓國人去喝三聚氰胺奶粉吧。

南方都市報指出,約談機制是國家發改委創立的價格抑制新模式,對複雜的通脹要對症下藥,很難通過強調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來完成。更何況,從放任中石化、中石油等壟斷行為及豪奢做派(如購買「天價酒」)可見,此種單一的通脹應對機制抓小放大,有著結構性缺陷。

彭定鼎強調,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的最大問題不在於物價,而在於壟斷,通過對市場的壟斷從而攫取暴利。暴利是表象,根源在於它們的壟斷。民營油企本可以很低的價格進口石油,但被發改委剝奪石油進口權,發改委的理由竟然是維護國際石油市場秩序。它甚麼時候得到聯合國授權去管理國際石油市場秩序啦?這是非常荒誕的事情。實質它們是強盜,它們欺行霸市,不准別人做它們的生意,是刑事犯罪。

中國事務主編伍凡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認為,由於中國國內生產的奶粉因食品安全屢出問題而失去市場,而洋奶粉因品質可靠而贏得了市場,在沒有能力在市場上進行競爭的時候,就只有依靠行政手段進行打壓,因為在許多國內企業中中共有很大的利益在裡邊,還有政權穩定等方面的考量,但這完全違背了自由市場優勝劣汰的規律。而中石油、中石化本身就是中共利益集團的一部份,是利益共同體,當然不會被約談、被「請喝茶」。

伍凡指出,打壓外資企業、打壓中小企業,保護壟斷的「國有」企業,只會使中國的經濟亂象叢生,民眾苦不堪言。最近幾年,中國大陸大量的外資在撤走,現在這種趨勢在加速。中共這種殺雞取卵,違背經濟規律的極端做法必然要受到市場規律的懲罰,對抑制通脹沒用,只會加速其解體的命運。

相關新聞
伍凡評北京反通脹保衛戰
糧價上漲是中國通漲的主因嗎?
大陸農業部討伐洋奶粉  反遭民眾討伐
大陸又現皮革奶 專家指可致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