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歸塵 土歸土 台灣達悟人不掃墓

人氣 100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06日訊】清明節連續假日,台灣各地墓園人聲鼎沸,唯獨蘭嶼島上6個公墓,雜草蔓延,一片荒涼。達悟人是台灣唯一不掃墓的民族,親人往生後,有墓沒碑,只在土堆上放石塊或是木板作記號。

天人永隔 不掃墓

達悟族敬畏「鬼神」,親人往生必須在一天內完成下葬,出殯隊伍不能經過村莊,出殯前須沿路放置竹竿或木頭等,警示族人有送葬隊伍要經過,送葬時族人須回避。達悟族在往生者下葬的那一刻「塵歸塵,土歸土」,不僅是「天人永隔」,且還是「陰陽兩界」,希望「往生者」勿留戀人世。往生者的靈魂屬於鬼魂「阿尼度」,如果附身在人身上就成為惡靈,因此達悟人終生不靠近墓地。但達悟人會在每年蘭嶼曆的7月(西曆11月)祭祀鬼神,將最好的祭品拿出來,擺在自家屋頂擺上獻祭拜鬼神。

只有一種情況,達悟人才會回到墓園,也就是夢到往生者,這代表往生者已成為「惡魔」,必須立即起床,全身武裝,手拿刀槍,到埋葬地「驅鬼」,並且攜帶豬羊肉給「惡魔」吃。

符合生態保育的捕漁規定

達悟人是台灣原住民中的海洋民族,每年的飛漁季是部落的大事,捕漁人需同宿,漁獲要與部落共享,達悟族人相信若在飛魚祭結束前將漁獲分食完畢,來年就會有源源不絕的收獲。。

「飛魚季」為每年的3-7月,飛魚隨著黑潮迴游到蘭嶼的海域,達悟人舉行召請飛魚前來的招魚祭,祭典之後,達悟人開始捕飛魚,但只限於晚上以火炬照明,以吸引魚群,到了4月,准許白天用小船釣大魚,夜間則休息。5-7月,開放白天捕飛魚,這幾個月也是最繁忙的季節,但除了飛魚和浮在水面上的迴游性魚類以外,其他的漁類不准撈捕。

達悟族人將飛魚視為天神賜予的禮物,所以在魚汛期間,他們會將珍貴的銀盔、瑪腦掛在曬魚架上,象徵跟天神交換禮物。飛魚捉上岸,必須由男人動刀宰殺,而且刀法固定,多劃一刀就拿去餵豬,可見其對待飛魚的慎重程度。

飛魚吃不完可曬乾儲存,但一過了9月,約中秋節以後,就禁止再食用飛魚,吃不完的飛魚也要全部丟棄。不同的月份用不同的方式捕不同的魚類不僅調節了海洋魚類的生態,而吃飛魚的季節限制也遏止了濫捕、貪婪的情況發生。

2005年6月,台灣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為了保護達悟人的飛魚文化,规定每年3-6月蘭嶼外海6海里內的海域禁止10噸以上漁船捕魚,也禁止使用流刺網、追逐網,或毒魚、炸魚等手段。

達悟人將魚分類為老人魚(只有老人可以食用)、男人魚(味腥、皮如砂紙,女人不能食用)和女人魚(肉質鮮美,任何人皆可食用),所以悟男子在捕魚時,必須捕撈到不同種的魚,以供應家裡的男女老少享用。

獨特的拼板舟

達悟拼板舟的製造及裝飾藝術獨步全球,造船的過程非常浩繁,必須大家分工合作。
先選擇適合的木材,再進行砍材、製木釘、刨削、組合、防水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達悟族的船並不是用木頭挖空製成的獨木舟,而是由幾塊木板組合而成的「拼板」舟。小船用21塊,大船則用27塊,每塊板子都按照它所在的位置及功能差異來選擇不同的材料,船身的不同結構分別由不同木材的拼版所組合,再以木棉或樹脂接合,不用一根鐵釘,每令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卓越技巧與智慧。新船完成後會在船體上雕刻、上漆,人形紋、魚眼紋、海波紋是漁船主要紋飾。

而漁團的組織成員多是家族內的成員,藉此鞏固家族組織並發揮共享、共食的精神。

達悟族由於長期隔離於孤島上,是原住民族中較晚接觸漢人的一支,為現今保留傳統文化最多的一族。◇

相關新聞
蘭嶼拼板舟 首次橫越黑潮抵台灣
中央社新聞小百科:達悟族拼板舟
蘭嶼拼板舟勇渡黑潮 重拾達悟人文化信心
蘭嶼拼板舟橫渡太平洋黑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