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虎媽的戰歌》讀後 (下)

文/羅漢中
font print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4月30日訊】(紐約訊)資賦優異屬天生 後天培養不可缺

專家們對天才、神童下的定義一般是這些孩子有下列傾向:(一)學習成熟的早,他們對所學的科目比平常的孩子學習的速度都快;(二)沉溺於自己的興趣中;(三)對某種興趣或專業有極強烈、有要達到精熟的衝動和征服的慾望。

典型資賦優異的孩子通常有一些下述的特徵:開始說話、開始走路比同年齡的孩子早,在未正式上學之前就會閱讀,對任何新奇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異於常人的記憶力,對學習有股狂熱的追求。

愛迪生是發明家,一生中曾擁有1093種不同的發明專利。他在幼年的時候,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成人後,有一次在實驗室裡廢寢忘食的鑽研中,竟把手錶錯當成雞蛋放在滾燙的沸水裡煮。

在20 世紀近代的中國,出現過一位天才橫溢的語言學家和音樂家——趙元任博士。他會說33種漢方言,能用數種流利的外語讀寫:英語、法語、德語、日語、和西班牙語。他同時對古希臘、拉丁文、俄語也很有研究。趙元任不僅是中國語言學的始祖,他也是中國現代音樂的先驅,一生中發表40多首歌曲,其中最有名的一首為「教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的成功在於不斷的吸取新知,不斷努力充實自己。

在幾乎同一世紀稍早,在美國有一個有名的天才神童 W‧J‧Sidis (施德),他精於數學和語言。據媒體的報導,施德兩歲時能閱讀英文,四歲時可用法文打字,五歲時發明了一種公式可以輕易地換算出重大歷史事件的日期來,八歲時提出以數字12為基準的對數表,12歲時進入哈佛大學,未滿16歲就從哈佛大學畢業。在這期間,施德精通數種外語:法語、德語、俄語、希臘、拉丁、阿美尼亞和土耳其語。施德的父母由俄國移民來美,父親是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母親畢業於波士頓大學醫學院。

資賦優異,專家一致同意天才是天生的,但如果沒有後天的培養和調教,仍然無法造就出可用之才。施德的父母在他年幼時就發掘到孩子在數學和語言方面的天分而下定決心好好培養他的天份。對一個對任何新奇事物都抱有極強好奇心的孩子而言,強烈學習的動機,加上父母刻意的持之以恆的栽培,施德好似大旱遇雲霓一般,又像永不飽和的海綿,不斷地以級數式的方式吸取新知、新學,外加他天生極強的記憶力而成就這樣一個曠世神童。

優質教育培養健全的孩子

那麼高智商代不代表高成就?父母在教育高智商的孩子時,應該考慮到這種孩子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所可能面臨的現象,諸如同儕壓力、孤獨感、社會可能的排斥(因為您的孩子與眾不同而受到排擠、恥笑)、叛逆的情緒、親子衝突、自我放棄、自我傷殘、甚至自我毀滅等等。

施德很不幸的就是這樣一個悲劇的例子。他從16歲哈佛大學畢業到46歲因腦溢血離世的30年間沒有找個像樣的工作,而是從事一些不用花大腦而以勞力替代機械的零工,終身未娶,孤獨地一人走完他年輕短暫而又令人永遠惋惜的一生。

話說回來,優質教育培養出一個健全的孩子是每個父母都可以做到的,不需要甚麼高深的學問和理論,要點是身為父母的是否將孩子一生的學習和教育當做一個百年樹人、十年樹木的神聖職責來看待。為人父母也應該瞭解,沒有一個孩子是樣樣全能,不應該拿別人孩子的強項作為批評自己孩子短處的工具,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能以發掘培養孩子的長處著手,建立他們的信心,關心他們的「精神」健康,持續不斷地鼓勵孩子從他們的興趣出發,造就出一個資賦優秀而又健全的孩子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虎媽還在書中提出了其它很多寶貴的看法,諸如不養成孩子隨便找藉口作為不學習的理由;孩子是家庭成員之一,家裡的很多雜事跑腿的事,子女有義務幫忙代勞(無論是體力或是腦力的);孩子不可寵,不能縱容;父母身體力行說話算話,所用的標準是前後一致的;努力再努力,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她曾說過:「每一件有價值、值得的東西都是困難的」。世界上最有名的鋼琴家魯賓斯坦曾說過這樣的話:「我一天不練琴,我自己知道;我兩天不練琴,我的朋友知道;我三天不練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末了,我要引用世界首富Bill Gates(比爾蓋茲)的父親在「尊重孩子的天賦與選擇——比爾蓋茲是怎麼教出來的」一文中的一些片斷和所有辛苦養兒育女的父母們分享:

給你的孩子根和翅膀,在孩子小時,父母把他們的價值觀種到孩子身上,當時機成熟,父母就該放孩子自由飛翔。

孩子需要自由來回應生命的種種需求,千萬不要限制孩子的夢想。

教導孩子創造出自己希望看到的改變,絕對不要貶低你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而我們也無法預測當夢想實現時,會有多快樂。

學習必須建立在興趣上,從小在孩子心理種下「任何事都有可能成功」的信念。

從小鍛鍊孩子的競爭力,不要小看各種運動或遊戲,它可以培養孩子冒險進取的精神,學習如何追求成功和面對失敗。(全文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週三(4月27日),聯邦大選仍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早上與晚上都有候選人答辯會,這些候選人都來到學校,希望說服人們投自己一票,而教育、經濟、注射屋、環保都是人們關心的話題。
  • 華人家庭重視子女教育的傳統由來已久,「孟母三遷」的故事之深刻,影響人們至今。在美國,許多華人家長為了讓子女就讀最好的公立學校,不惜大費周章舉家搬遷到房產稅昂貴,但教育條件和生活學習環境都相對較好的學區。然而,隨著美國各州教育經費緊缺,此起彼伏的教師大裁員浪潮為公共教育系統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 (大紀元多倫多訊)2011年全加華文教育會議將於五月二十開幕,現正接受報名。
  • (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國民黨婦女部主任、台北市議員陳玉梅與新移民女性關懷協會29日舉行新移民第二代的學齡前教育願景公聽會。陳玉梅表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每一個家庭以及台灣未來的希望,希望政府除了注重客家、原住民的發展,也能夠注意到新移民第二代的教育問題。
  • 加州社區大學日前提醒廣大學生與家長在稅項上節省開支﹔加州社區大學也可以透過國民機會稅項抵免計划幫助學生與家長,以分擔他們的大學教育開支。
  • 在台灣9歲大的孩子還在唸小3,說到大學畢業那是13年後的事情;但比利時男孩9歲的洛朗‧西蒙斯(Laurent Simons)雖然也喜歡看電視、也喜歡和他的狗狗玩。不過,他即將在12月從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畢業,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畢業生。
  • (大紀元記者馬穎慧編譯報導)當提到天才兒童,人們就會想起 那些一兩歲就會讀書,三四歲就會心算,而且對於繁瑣的數學問題得心應手的,IQ至少在115 ,多在120~ 130 之間, 甚至那些高達160 的兒童,很多主張質優教育的人們往往感歎, 我們在學校中沒有給這些質優的孩子提供足夠的發展機會, 但是本身就是一名天才少年的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數學家艾倫伯格(Jordan Ellenberg )卻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 (大紀元記者楊小玫編譯報導)過去有人說科技人才並不需要學位,但微軟創辦人蓋茲、蘋果創辦人喬布斯、及臉書創辦人祖克柏,都是輟學生,加上現年26歲的湯博樂(Tumblr,線上社交網站)創辦人卡普(David Karp),也沒有拿到高中文憑。究竟對天才來說,是否可以不用上學?
  • 之前看到國外的一篇文章:《天才是如何思考的(How Geniuses Think)》。裡面討論到, 像是愛因斯坦、費曼、愛迪生這類大眾所認同的天才,他們到底是如何發明出劃世代的發明和理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