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4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綜合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方最近預測:根據PPP(購買力平價)指標,中國的經濟規模將在2016年超過美國,世界將進入中國時代。不過越來越多的人擔心,如果中國經濟出現「爆胎」,IMF這個預測可能會出錯。
IMF:2016年中國經濟規模將超越美國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PPP指標,中國經濟的規模將從今年的11.2萬億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9萬億美元。而美國經濟的規模將從15.2萬億美元增加到18.8萬億美元。這將使美國經濟在全世界產出的比重下降至17.7%,跌至現代史上的最低水平。而中國在全球經濟產出中的份額將升至18%,且還會繼續上升。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同時指出,如果像越來越多的人擔心的那樣,中國經濟出現「爆胎」,IMF這個預測可能就會出錯。
末日博士:2013年後中國經濟將遭遇硬著陸
「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近期對中國進行「兩次訪問」後,對中國經濟給出了毀滅性的預測。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魯比尼在報業聯盟(Project Syndicate)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大概會在2013年後遭遇一場硬著陸。事實上所有與過度投資有關的歷史場景——包括上世紀90年代的東亞地區所發生的一切——都會以一場金融危機或長期的低增長來謝幕。」
文章分析說,「中國內部到處充斥著在實物資本、基礎設施和不動產方面的過量投資。在一個訪問者眼中,證據就是那些光鮮靚麗卻旅客寥寥的機場和高速列車(這將減少45個計劃興建中的機場的客流量),通往偏僻之地的高速公路,數千座高大的中央與地方政府建築,空無一人的新城區,以及被迫關閉以避免引發全球價格下跌的嶄新鋁冶煉廠。」
他認為中國對過度投資的沉迷最終將造成巨大浪費並導致未來經濟增長大幅放緩,他說:「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擁有足夠的發展速度,足以在將50%的GDP重新投資的情況下最終避免遭遇巨大的產能過剩和令人憂心的不良貸款問題。」
「繼續沿著這條投資導向的道路走下去,將使已經暴露出來的製造業、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產能飽和現象進一步惡化,並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無法繼續擴大的情況下加劇未來的經濟放緩。但直到2012-13年領導層換屆之前,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們或許都能在繼續罔顧可以預見的巨額成本的情況下,維持一個高增長率。」
魯比尼以準確預測出美國住房市場崩盤及隨後的全球信貸危機而聞名,那麼這次他會不會再捧回一個諾查丹瑪斯預言獎呢?美國經濟真的像IMF預測的那麼衰嗎?
美國真的在衰退嗎?
「美國衰退論」時下很流行,不過,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蘭德公司知名的國際經濟學研究負責人沃爾夫(Charles Wolf Jr.)認為,「衰退論」者的告誡並非事實。4月25日他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分析了國內生產總值(GDP)、軍事實力和人口數量等方面的因素,根據他的分析,美國過去10年增長趨勢明顯。
沃爾夫說,2000年至2010年間,儘管有2001年網絡泡沫的破裂以及2008至2009年大衰退造成的嚴重下滑,但以不變價格計算,美國GDP還是增長了21%。2010年美國的軍費支出比2000年高出了55%,達到6,970億美元。2010年美國人口數量為 3.1億,自2000年以來增加了10%。
但美國在一些指標上也出現了顯著下滑。2000年,在二十國集團中,美國GDP佔其余19國GDP總和的61%。到2010年,這一比例下降到42%。2000年,美國GDP規模是中國的八倍多一點,但到了2010年這一數字跌落至不到三倍。
另一方面,美國軍費開支大幅增加。2010年美國的軍費支出是北約其它所有成員國總和的2倍多,而2000年時這一數字還只有1.7倍。2010年美國的軍費支出是俄羅斯的17倍、中國的9倍,而2000年時,這組數據分別只有6倍和7倍。
人口方面,2000年美國人口為2.82億,佔全球人口4.6%。到了2010年,美國人口上升至3.1億,佔全球人口的比例也擴大至4.9%。2000年時,美國人口相當於歐盟15個成員國人口總和的59%。但到了2010年上升至78%(還是以2000年時那15個國家統計)。如果算上2004年至2007年新加入的12個成員國,這一比例仍高達62%。
2000至2010年,美國人口增幅比日本高10%,比俄羅斯高13%。由於中國和印度的人口規模巨大(分別為13億和12億),同期美國人口增幅僅比中國高0.16%,比印度稍低。
沃爾夫據此分析指出,從GDP、軍費支出和人口增長三個明顯指標看,按絕對價值計算,美國增長勢頭明確。但按相對價值計算,情況就比較複雜了。儘管過去十年按實際價值計算美國GDP大幅增長,但和二十國集團的總體GDP對比,美國GDP下降了19%。和中國相比降幅就更為明顯。
沃爾夫認為,一些數字體現了增長,一些數字說明了衰退,還有一些數字則能說明兩方面的問題。
這些數字也遺漏了包括激勵或阻礙創造力、創新、創業精神的社會或制度因素。同時也忽略了文化、產權、法律和政治自由在短期和長期的影響。數字本身也無法預言中國所謂「紅色資本主義」和美國這個資本主義元老長期競爭的結果會如何。
沃爾夫最後說,整體情況遠比衰退論者描述的要複雜。現實世界總是複雜的,單一維度的描述不是反映現實,而是扭曲了現實。
美國的軟實力
正如沃爾夫指出的,數字的分析遺漏了創新創業精神、社會、制度以及文化、法律和政治自由等重要的因素。而正是在這些方面,美國具有他國難以企及的優勢。
IT業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進入21世紀以後,美國IT企業在傳統的製造方面因價格等因素被歐洲及亞洲企業壓制,在手機和電腦等IT成品市場上幾乎被擠出局。但是,正如蘋果推出iPhone、iPad等產品一樣,美國企業的創新徹底顛覆了市場版圖和趨勢,重新使美國成為IT產業的全球霸主。
蘋果公司主導智能手機市場後,高通等移動處理器(AP)生產商、通信用晶片企業、移動網絡伺服器相關企業以及通信企業的業績也隨之提高。以iPhone和iPad為首,音樂、遊戲、互聯網等文化信息產業、通信服務、通信用晶片等各種領域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拉動美國整個IT行業同步發展。
以創新和企業精神取勝的美國公司還有很多,GOOGLE、FACEBOOK等等,這些公司都具有很高的利潤率(超過20%)。反觀亞洲企業,主要還是靠硬實力(製造),即使像三星電子這樣的知名企業,其利潤率也遠低於10%。
社會制度和政治自由的因素也很關鍵,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事務資深顧問車維德(Victor Cha)說,中國的亞洲鄰邦早已認識中國缺失公民自由和法制的危險。他說,該地區大多數國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指望著美國的庇佑,他們認為美國可制衡中國,還認為美國在過去半個世紀表現出的霸權是相當善意的,而中國作為經濟大國卻不友好,具有掠奪色彩,北京不是一個友善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