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3日電)美國今年復活節的特價商品調高售價,因為棉花等原料價格上揚,中國大陸工資上漲,同時燃料價格攀高,使得製造成本不斷上升。許多零售商早已表示,將在秋季之前漲價。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零售商進貨必須提前6個月付款,因此今年春季陳售的商品,早在去年夏末即已結清,而當時成本尚未飆高。一旦成本開始走高,衣類製造商會使用各種方法來壓低售價,包括將生產地點移往孟加拉等低成本區、使用比較廉價的質料、或提前下單以鎖住價格。
但此次零售商已技窮,不得不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漲價行動正不動聲色地展開。蒙特婁銀行資本市場(BMO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莫瑞斯(JohnD.Morris)說,廠商正「提高售價,但設法不張揚,以免有損競爭力,也不利於公關」。
莫瑞斯說,「他們在某些成本實際增加之前,先行漲價」,到了秋、冬2季再進行更大幅的漲價。
有些商店已在促銷活動中暗藏近來漲價的商品,或將價格調高將近10%,而10%是許多消費者對漲價產生感覺的臨界點。
不過一一漲價的情形尚未出現,零售商和分析師指出,這是因為各商店正測試,消費者能接受哪些商品漲價。比如消費者是否會接受牛仔褲漲價,但反抗圓領衫漲價?同時1雙襪子若漲價50美分,消費者是否會拒買?若是上漲3美元又會如何?
測試消費者反應,可使零售商在今秋普遍調整價格時,避免定價錯誤。(譯者:中央社張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