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臨去世的時候已經不能說話,所謂的遺訓是我至今難忘,且對我影響很大的一席話。她在一生中對我說過很多話,許多話早已忘記,但唯有這席話給我印象很深,連當時說話時的情景都歷歷在目,在我一生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對我來說是遺訓。
母親是農村婦女,大半生在農村務農,只認一點點字,但她勤勞、節儉、能吃苦,與父親共同養育了我們五個姊妹兄弟。在我長大成人、並且有了孩子後,她曾對我說了一席話。話的主題是如何當好家庭主婦。主題的核心是如何在飲食上節儉。
她說:作為一個家庭主婦千萬不要浪費東西,特別是糧食。你要主動吃剩飯,如果剩飯壞了熱一熱再吃,剩菜壞了可以砸點蒜拌上吃,蒜能避瘟氣,不會鬧肚子,千萬不要扔掉。飯是人天天要吃的,對飯的浪費一定不要有。她還說:在筵席上你要注意大家吃菜的情況,哪樣菜大家愛吃你就不吃,哪樣菜大家不愛吃你就多吃。用你的調節不要讓筵席上過早地出現有的菜吃光的現象。
母親的一席話令我震驚,對她肅然起敬。原來平凡的家庭生活中隱藏著她這麼不平凡的付出,她犧牲了自己的享受,默默地為大家付出,何等偉大。當時沒有冰箱,而農村裏蒸一鍋乾糧要吃好幾天,而且不可能吃光了再蒸,這就意味著母親幾乎大部分時間吃剩飯。
從此以後,我對母親的話身體力行,這對我來說並不難,因為我生活在城市,而且不久有了冰箱。只是家裏的人不太理解,說你怕浪費那點東西,吃壞了身體浪費更大。但我從沒因為吃剩飯而鬧肚子。時間一長他們也不管了。不浪費東西,特別不浪費糧食(泛指一切食物)已成了我不可改變的習慣。家人在我的影響下也比較注意節約。
我知道時下中國公款吃喝越演越烈,筵席的規模、檔次越來越高,筵席的浪費是很驚人的。有人感到不安但又無可奈何。我的一位當官的朋友對我坦言:他單位效益不好,但是每月不得不拿出幾萬元用於宴請上。都是上邊來的,一點也不敢慢待。他深感不安,但不能、也不敢有所做為。
有人常常參加這種筵會,已經見怪不怪了,確切的說是麻木了,潛意識裏是:反正不是自己掏錢管它呢。有人還把這種麻木以為自己超脫而自我欣賞;更有甚者以自己參加的筵會檔次之高來炫耀,一位朋友的父親在單位是個不大不小的官,他曾向我炫耀:他單位駐京辦的官在北京碰到他和太太,當對方知道老倆口要出國時執意為他們餞行,幾個人的筵席花了幾千元。我天真地說:「你同事真大方。」誰知他說:「不用他掏錢,單位報銷。」言者眉飛色舞,我心情卻十分沉重。單位是什麼,單位意味著大家,單位的單位是什麼,不就是國家嗎?如此的「單位報銷」,報銷垮的不是國家嗎?
我感到母親的遺訓承傳了中國的優良傳統,但現實是這個傳統在許多人心中正在丟失。
從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每年:公款吃喝2千億元,公款旅遊2千億元,公車消費3千億元。而中國的教育投資卻是世界上最低的,比烏干達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