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4月19日訊】外甥的妻妹是山東莒縣人,她早年去了日本京都留學,也算學業有成,現在研究生畢業後,在京都置房結婚,拿了綠卡。她的丈夫加入了日本籍,她說,捨不得中國國籍,就先拿個綠卡,這樣可以隨意在兩國間駐留。房子是貸款買的,折合人民幣近二百萬元,夫妻倆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拚命掙錢還債了。外甥的妻妹在一所大學應聘業餘教授中文,課餘時間會去餐館端盤子,間或也做一些接待國內旅遊團體的業務。
日本的生活是快節奏,在街上看不到閒庭信步的人。她說,回國幾個月就得回去充電,否則就會跟不上日本的快節奏生活。
去年臘月,她在日本剖腹產下一個女兒,讓她領略了日本人的月子文化,以及由來已久的承受苦難的精神。產後第一餐,護士給她送來月子飯,盤子裡錯落有致的擺放著幾片麵包,西紅柿,牛肉片,一杯涼牛奶。她把盤子裡的東西用手機拍下來,滿腹委屈,發給她母親說:「看,這就是我吃的月子飯。」
第二天,護士來讓她洗澡,她大驚失色,說,這怎麼可以,刀口還沒癒合,這樣會傷風啊;她謊稱自己不舒服,說甚麼也不去。第二天護士又來催促,無奈,這次護士態度堅決,她只得就範。
她丈夫是四川成都人,對護士說,在中國有坐月子的習俗,中國人坐月子要捂月子,一個月不能見風,還要大吃大補,護士聽了也是驚訝不已。
入鄉隨俗,她在醫院住了七天,天天洗澡,吃配餐。月子第十一天,有個中國旅遊團的接團業務,她也風風火火的去接機了。
日本是一個島國,時有颱風、地震等災難發生;由於地理環境與文化的原因,在日本,從孩子起,就開始練就應對苦難的能力。寒冬臘月,幼兒園的孩子還穿著短褲;媽媽接孩子,所有負重都在孩子身上,媽媽則空手在旁邊陪同;這與中國媽媽大包小包都攬在身上的情形完全不同。這種文化的沉澱,使得日本人在災難面前,表現的達觀鎮定,以至把生死看得很淡,把苦難埋在心裏。
日本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曾著文說,日本人普遍有著一種悲劇情結,在災難面前他們不似別的國家的人那樣捶胸頓足嚎啕大哭,日本人多表現的是悲傷和無奈,更多的是冷靜、達觀鎮定,這主要是他們文化中沉澱了太多的悲劇因子所致。日本人不像中國人一樣把死看得很重,他們淡然對待死亡,也不懼怕死。
由此,就能解讀了日本「3.11」大災難中,「福島50壯士」泰然赴死的壯烈;50壯士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安全,把生留給別人,把死留給了自己,這是日本人應對苦難精神的最鮮明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