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3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芩德國報導)德國巴伐利亞中部有個叫迪特福特(Dietfurt)的小城,幾十年來每年都始終如一地舉辦著世上絕無僅有的「中國狂歡節」。
當地這些高鼻深目的居民自稱是「巴伐利亞的中國人」,他們有自己的「皇帝」和「大臣」。「中國狂歡節」每年主題不同,今年主題為「快樂巴伐利亞中國城 今日狂歡更長久」。
3月3日「荒唐的星期四」,登基11年的「高皇帝」再一次坐在高高的轎子上,由「御林軍侍衛」開道、「太監們」抬著參加狂歡節,來自迪特福特和周邊小城共53個團體參加了今年的遊行。
以做「巴伐利亞的中國人」為自豪
迪特福特在紐倫堡和雷根斯堡之間,是個只有2,500名居民的小城,座落在風景秀麗的阿爾特米爾河河谷,依山傍水,遠離城市的喧囂,遠遠眺望過去,好一派田園風光。城內建築為典型的中部巴伐利亞風格,靜靜的小巷,尖尖的教堂,擺滿鮮花的住宅,可以想像,如果沒有狂歡節,這裡是怎樣一派幽靜的景象。
為何迪特福特人自稱中國人,真相已無從考究。目前流傳最廣的傳說是:中世紀末期,迪特福特人為逃避沉重的稅賦,緊閉城門,不讓稅務官進來。稅務官將此舉形容為「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國人一樣,把自己關在城內」。從此,迪特福特人被稱為「中國人」。1860年的一份月曆上,也稱迪特福特人為中國人。
很多迪特福特人以做「巴伐利亞的中國人」為自豪,他們認為舉辦「巴伐利亞-中國狂歡節」並把家鄉稱為「巴伐利亞的中國」,都是出於對中國文化的敬仰。如今,小城建起了中國博物館、中文學校等,雖然沒有甚麼人會說中文,但是中文竟然也成為小城的「官方語言」。
走進迪特福特,最惹人注目的要算那個站在市政廳大門口的「清朝官員」了。你看他,戴著尖頂帽子,撇著八字鬍,挺著肚子,張開雙臂,雙目圓睜注視著來往行人。最有趣的是他的肚子裡不斷湧出一股股清泉。「中國人泉」旁豎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迪特福特——巴伐利亞的中國」。
「太監們」抬著「高皇帝」 遊行
迪特福特人歡度「中國狂歡節」的習俗可以追溯到1954年。在狂歡節最後一個星期四(荒唐的星期四)凌晨2點,40名各色裝扮的人走上街頭大喊大叫,製造各種噪音,把城裡的居民從睡夢中叫醒。向人們宣告:今天迪特福特都要當中國人啦!上午11點,迪特福特內城區不再通車。「13點61分」 (他們故意這麼用詞),準時開始盛大的化裝遊行。
去年天氣寒冷,據說參加的人數還沒有飄零的雪花多,可是今年的情況大相逕庭,雖然剛剛3月初,可是早春似乎已經來到,從各地湧向迪特福特的人群不斷。53輛花車、各式樂隊和人群組成的遊行隊伍緩緩穿過街市,圍觀的人群人山人海,特別是在市政廳前面更是如此。
遊行隊伍中有的扮演古裝仕女,有的是古代武士,看上去不太像中國人的裝束,倒有點像日本武士,最可愛的是幼兒園的孩子們也裝扮成小武士,特別受歡迎。遊行隊伍無論走到哪裏,都往路邊看熱鬧的人群拋撒糖果。還有的即興表演,有張果老倒騎驢,有表演海盜、非洲鼓手、飛行員等,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引起圍觀的人群陣陣歡呼。
有趣的是一個橫幅上用中文寫著「歡迎巴瓦利亞的中國狂歡節」,當記者說寫錯了一個字「瓦」時,周圍的人都笑了,不斷笑著衝著抬橫幅的那組人說:「寫錯了一個字。」
「金鑾殿」上 「高皇帝」為臣民祝福
當「御林軍侍衛」用鑼鼓開道時,意味著「高皇帝」來了,人們高聲歡呼「高皇帝」(GO HOUANG DI),坐在三層樓那麼高的由「太監們」抬的寶座上的「高皇帝」向臣民們揮手致意,之後遊行隊伍返回主會場,狂歡節由加冕的皇帝主持,皇帝是終身制的,但不能世襲。「高皇帝」在「御林軍侍衛」的保護下走上市政廳前搭起的高高的「金鑾殿」上,宣讀《致臣民書》,並祝福國泰民安。這時,鼓樂喧天,萬民歡騰,禮花齊放(裡面是碎彩紙)。在奏完「巴伐利亞中國國歌」之後,所有參加遊行的人和遊客都擁入飯館,縱情飲酒歡歌至次日凌晨。
小城市長祝福大紀元讀者
記者在將要離開迪特福特的時候,巧遇市長布蘭登伯格(Werner Brandenburger),他聽說大紀元是一家獨立媒體,非常高興。他說希望中國人「不要失去勇氣,並能夠繼續傳承中國的正統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