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民退是中國持久繁榮的最大障礙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3月3日訊】(美國之音報導)放慢經濟增長速度,提高增長質量是中國“十二五”計劃的一大特色。但是,不少中外經濟學家認為,國進民退的趨勢如果不能得到扭轉,中國的持久繁榮將會成為一句空話。

*轉型思路受到歡迎*

“十二五”規劃綱要即將進入兩會的議事通道。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溫家寶總理明確表示,北京已經決定要降低經濟增長速度,以便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讓民眾能夠從經濟增長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這一新的經濟發展思路得到了中外經濟學家的普遍歡迎。30多年來,在投資和出口的推動下,中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使中國從一個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與此同時,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環境污染空前惡化,貿易摩擦越來越多,貪污腐敗更為猖獗,中國經濟結構和政治制度的弊端越來越突出地表現出來。

*國進民退為問題根源*

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認為,各種主要的經濟和社會問題,究其根源,就是政府在經濟中的力量過於龐大,而民營企業的力量過於弱小。國強民窮,或者國進民退的問題不解決,中國長期經濟發展的軌道就難以改變過來。

陳志武說: “當政府擁有國家大部份資產的時候,中國經濟無論是過去還是在未來都不得不嚴重依賴投資和出口就不難理解了。財富效應的主要受惠者自然是政府。相反,家庭消費因收入增長緩慢而無法快速增長。”

陳志武在華府舉行的一個“國進民退”專題研討會上列舉了大量的事實說明在過去的60年中,政府規模急速膨漲,國企壟斷迅速發展,嚴重限制和壓縮了普通民眾獲取財富的空間。

陳志武根據中國官方的數據估算,到2006年年底,國家控制的土地價值為50萬元人民幣,而當時的12萬家國有企業的資產總額近30萬億元,政府和國企掌握的土地和資產總額為80萬億元,占當年全國財富總額的3/4;

-國家份額大了,民眾的份量就小了。中國家庭財富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在1951年到現在的約60年中下降近一半,從1951年的70%降低到最近的35%。政府的開支在這個階段則翻了一番,從51年的16%提高到現在的31%;

-中國經濟雖然只有美國的1/3,但是中國政府的相對規模卻要大得多。2007年,美國政府的稅收總額為2.5萬億美元,相當於8500萬美國民眾的可支配收入總額。中國政府在2009年的稅收總額相當於4億城市職工的可支配收入的總額。如果再把國企和政府出售土地的收入計算在內,國家的收入就相當於8億城市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

如果按照私有化程度來排列世界各國,中國排在最低的國家行列。在私有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中,經濟增長一個美元,個人消費可以增加90美分,而在最低的那些國家中,只能帶來兩美分的消費增長。

*民眾財富增長只有單通道*

陳志武認為,這些基本情況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跟美國和那些私有化程度高的國家不同,高速增長不可能給民眾帶來相應的實惠。他說:“要比較中美經濟的增長速度,首先就應該把中國的增長數據除以二,因為中國家庭只能夠從工資增長這一個渠道感受到經濟增長的好處。通過資產和土地升值來增加財富的渠道基本上被國企和政府封死了。”

陳志武指出,政府有自己的行為特點,政府投資看重是短期效果。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在中國屢禁不止,遍地開花就是政府主導經濟的必然結果。這位在美中兩國都有很高知名度的經濟學家認為,國進民退的趨勢如果不能夠徹底改變,即便是放慢了增長步伐,經濟增長的質量也難以提高,民眾也無法享受到增長帶來的利益。

*政治不改革,轉型沒希望*

不過,陳志武同時也表示,國進民退之所以能夠在中國持續發展,根本問題還在於政治制度。一黨專制之下,國家沒有制約政府和國企過度膨漲的力量。政府想加稅就加稅,想上甚麼項目就上甚麼項目,想整治私人企業就可以整治。陳志武強調,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必須伴隨著政治改革的推進。否則,結構調整就無法實現。

*十二五規劃:投資過大,增長過會*

中國的一些經濟學家也對十二五規劃能否落實提出了疑問。疑問集中在投資過大和追求GDP增速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張曙光說,從27個省市確定的發展目標看,增速定在個位數的只有4個地方,定在12%的則有14個,還有三個目標定在13%以上。張曙光對媒體說,保持這樣快的增速,如何實現轉變?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對十二五計劃中的投資規模依然感到擔憂。他說,全國在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方面的投資勢頭超過1958年的“大躍進”,這會影響到整個十二五的宏觀經濟穩定。

*政府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經濟研究所的中國經濟學家榮大聶(Dan Rosen)並不贊同按照政府規模來判斷國進民退走勢的觀點。但他依然認為,政府過度干預經濟,與民爭利將不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榮大聶說:“中國現在的問題不是政府在GDP中所佔份額的大小。重要的不是政府規模的大小,而是政府存在於甚麼地方,是政府是否做了它該做的事情。如果它做了該做的事,比如發展教育、國防、醫保等,政府就對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榮大聶認為,中國政府在許多需要政府存在的方面都沒有很好的發揮自己的作用,比如如何為經濟提供一個“可預見的、有法可依的和鼓勵競爭的商業環境”方面,中國政府做得還很不夠,需要大大加強。但同時,榮大聶也指出, 政府通過國有企業過度進入那些營利行業,並在其中大舉投資,這種做法扭曲了市場規則,傷害到民營企業的利益。他認為,政府應該從這類行業儘快退出。(//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方:中國電視劇市場繁榮背後的思考
德報:香港和上海繁榮不代表中國不需要民主
沒有殖民統治,不可能有香港乃至中國今日的繁榮
紐約時報:中國繁榮未能使窮人受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