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反抗軍挺進 殊死戰一觸即發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29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美國今天(當地時間28日)許可利比亞反抗軍銷售其佔領區的原油。目前,反抗軍持續向西挺進,逼近卡扎菲(Muammar Gaddafi)老家蘇爾特(Sirte);而卡扎菲的兒子則率領一支勁旅挖戰壕備戰。藉此外界解釋,雙方要在蘇爾特這個政府戰略重地決一死戰,而這一戰很可能具有決定全盤勝負的關鍵性。

據中央社報導,美國財政部官員表示,只要利比亞反抗軍與卡扎菲政府斷絕實際往來,就不會落在美國制裁的範圍內,因此得以銷售在他們控制之下的石油資源。

不過,前提需反抗軍先建立明確的付款系統,不得與利比亞的國家石油公司(National Oil Corp)、央行或任何政府機構有涉。此言得到聯合國外交官員附和,進一步闡明反抗軍石油的地位。


利比亞蘇爾特的地位置。(網路擷取)

殊死戰一觸即發

據中廣新聞報導,利比亞反抗軍在奪回多座濱海石油城鎮之後,一路穿越空無一人的沙漠公路,迅速逼近戰略要地蘇爾特。外界認為,如果反抗軍拿下蘇爾特,那麼首都的黎波里就如同囊中物,可輕易攻下。

不過,目前反抗軍的武器裝備遠遠不如政府軍,他們承認,如果不是聯軍空襲以及發射海上巡弋飛彈,他們是不可能贏得地面戰役。

利比亞電視台報導,聯軍持續轟炸利比亞。美軍以「雷霆轟炸機」及AC-130武裝直昇機低空攻擊。北約表明此舉,只在保護利比亞人民,不在空襲掩護反抗軍。

蘇爾特濱臨地中海,是重要的空軍基地,也是卡扎菲的出生地,不僅戰略地位重要,同時也具有又高度象徵意義,多年來,卡扎菲將蘇爾特當作第二首都,因此卡扎菲不會輕易放棄蘇爾特。他的兒子沙迪已帶領部隊部署在城外壕溝,同時四周埋設很多地雷,準備與反抗軍進行殊死戰。

出兵利比亞 奧巴馬務實的干預主義

美國總統奧巴馬28日發表演說,詳述出兵利比亞的原因,並宣布接下來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主導聯軍行動。國際媒體在他發表演說之後,稱讚奧巴馬為「務實的干預主義」(pragmatic interventionism)。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無異議通過第1973號決議文後,奧巴馬先諮詢國會兩黨領導人意見,隨後授權軍事行動,避免卡扎菲軍隊進入人口多達70萬人的大城班加西(Benghazi)。

奧巴馬在演說中指控卡扎菲是暴君,他掌控人民自由、搾取人民財富、在國內外殘殺異議人士,威脅全球的無辜人民,包括被利比亞探員殺死的美國人。

他說,10天前,國際社會曾經給卡扎菲最後一次機會,試圖不透過武力解決問題。但是卡扎菲不僅沒有下台,還讓軍隊繼續進攻,進逼有70萬居民的城市班加西(Benghazi)。

他說,若再多等一天,班加西可能慘遭大屠殺,玷污全世界的良知。奧巴馬表示,在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價值下,他無法讓這件事情發生,也拒絕任其發生。

奧巴馬表示,聯軍已經阻止卡扎菲軍隊進攻,並終止卡扎菲的致命進攻。

他並表示,美國會看管卡扎菲遭凍結的330億美元資產,用來重建利比亞。這筆錢不屬於卡扎菲,但也不屬於美國,而是屬於利比亞人民,要確保他們收到。

制裁卡扎菲 中俄棄權

制裁利比亞,中共和俄羅斯在安理會上棄權,沒有投票,隨後中共強烈批評聯軍干預利比亞內政。

奧巴馬在演講中意有所指的說:「別的國家有辦法對他國的苦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美國不同。」身為美國總統,奧巴馬說,他拒絕等待發生大規模屠殺、看到萬人塚再採取行動。

此外他也強調,若卡扎菲殘殺人民,利比亞將爆發大規模難民潮,威脅處於過渡時期、脆弱的埃及和突尼西亞。領導人會認為,暴力果然還是掌權的最好方法,該區域掀起的民主熱潮,會受到最黑暗的獨裁方式威脅。

外交斡旋 逼卡扎菲下台

白宮新聞秘書卡尼(Jay Carney)透過聲明表示,在奧巴馬與法國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以及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舉行的視訊會議中,一致同意,利比亞強人卡扎菲已經喪失執政正當性,必須下台。

同時,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今天也啟程前往倫敦參加國際會議,她也說,討論重心將放在如何以外交方式迫使卡扎菲下台。

這位美國首席外交官將於明天參加包括土耳其在內逾35國外長會議,且北約、聯合國、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及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高層官員也都將與會。

與此同時,英法兩國領袖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利比亞政府軍放下武器,協助推翻卡扎菲。而波灣國家卡達週一承認反抗軍是利比亞的合法代表,卡達是第一個這麼做的阿拉伯國家。


2011年3月5日,利比亞反抗軍挺進蘇爾特。在開往蘇爾特路上,對過往行人加強檢查。

相關新聞
北約擺平爭議 領軍攻利比亞
三百軍機出擊 猛攻利比亞 
陳晶溪:利比亞會有持久戰麼?
利比亞亂 凱達竊走地對空飛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