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3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蓮報導)一直以來,中共政府盲目追求GDP,在將GDP作為「政績」的制度下,各地政府出台了許多吸引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包括各種稅收減免等優惠。在外資企業帶來GDP大幅增長的同時,百姓的民生卻日益艱難,而大陸的民營企業在各種不平等政策的壓力下,生存條件惡劣,發展亦十分艱難。
外資企業享受「超國民待遇」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陳志列指出,中國GDP的40%都是外資、外企帶來的。他說,今天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已多達28萬多家,資產總值超過2萬億美元。
外資企業在中國往往以低廉的價格得到各種資源、最廉價和最勤勞聽話的勞動力、支付最低的環保成本,還能夠獲得免交稅、少交稅的巨大優惠。
有評論說,作為中國人,最不能忍受的是看著中國的企業在自己的國土上受著「反國民待遇」,而實力雄厚的外資企業卻在中國享受著「超國民待遇」。
資深期貨經紀人楊斌告訴大紀元記者:「我們國家那麼盲目崇拜GDP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雖然GDP上去了,也可能在整個產業鏈的最後,我們拿到的是最小的利潤。把GDP當作官員的政績,會造成盲目投資,以後的產能過剩由下屆官員收拾,最後崩潰了就無法收拾了,這個情況很危險。」
「劫貧濟富」的不公平稅制
資料顯示,在稅收上,中國企業所得稅率達33%,外資企業在低稅率基礎上還有「兩年免稅三年減半」和行業特殊減半優惠,實際稅負僅為 11%左右。而且外商再投資還可以退還部份或全部已繳所得稅,而內資企業則無法享受此待遇。
楊斌表示,這是不公平競爭,用外資企業打壓內資企業,內企生存的空間小,資金都流向了股市和房產。打壓國內企業,民眾富不起來,拉動不了消費。有的官員是不懂經濟,有的就是為了私利。
有評論說,這種劫貧濟富的不公平稅制,使內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狀況十分惡劣。正如北交大教授李孟剛所言,實行這種內外有別、外輕內重的稅收政策,會導致資源配置的扭曲,使得中國企業即使不出國門也會面臨不公平的「國際競爭」,長此以往,必將嚴重阻礙內資企業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
有人感歎道,沒有哪個國家會這樣長期優惠外國企業,而對本國企業苛以重稅。中國企業在美國、歐洲會享受到這種超國民待遇嗎?相信人家不會那麼傻。想想中國的企業就感到心痛,尤其是那些在競爭行業苦苦掙扎的民營企業們,
據說在幾年前有許多社會人士就提出要「兩稅並軌」,但到現在仍沒有實行。有人發表評論說,一些所謂專家替外資想得很週到,怕一下子並軌(其實已經爭論了多少年)外資受不了,還要搞幾個階段逐漸並軌。外資已經享受各種超國民待遇20多年了,以他們的實力、資金和先進技術及高超管理,他們又會有甚麼適應不了兩稅並軌(25%稅率)的?我們底子薄、實力弱的企業難道反而受得了33%的稅率了嗎?
「血汗經濟」撐起中國GDP
經濟學家綦彥臣表示,追求高GDP帶來兩方面的危害:1、環境被破壞;2、勞動力成本會下壓。也就是說,經濟增長老百姓反而不幸福。
評論說,這樣的外資引進來,對於中國又有甚麼意義?中國付出了寶貴的土地資源,環境被污染,中國人卻拿著極低的工資,從外國人那裡卻連稅收也拿不到多少,這樣的外資引進來又有甚麼價值?
2005年中國出口177億件服裝,平均每件服裝的價格僅為3.51美元,平均每雙鞋的價格不到2.5美元;在美國市場上流行的芭比娃娃的價格是10美元,中國蘇州的加工企業所得僅0.35美元;羅技公司每年向美國運送2,000萬個「中國製造」的鼠標,這些鼠標在美國的售價大約為40美元,中國企業從每個鼠標中僅能得到3美元,而且工人工資、電力、交通和其他經常開支全都包括在這3美元裡。
綦彥臣說:造成這種薄利多銷的現象,它涉及到中國的勞改體制,很多產品是由監獄的服刑人員生產,相當於無償勞動。「這是中國經濟中的一個血汗經濟,除去剝奪民工以外,中國任何一個產品都和監獄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