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停滯-技術創新不再是美國經濟重要動力?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3月22日訊】(美國之音報導)美國,作為世界經濟強國,一向以技術和創新引以為傲,並將其視作在全球經濟中繼續領跑的主要動力。但是,一位美國經濟學家對這些被廣泛認可的美國繁榮之本提出挑戰,認為技術和創新已經不再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泰勒‧考恩(Tyler Cowen)提出這樣一個挑釁性的論點:在過去40年間,技術和創新的蓬勃發展,並沒有轉化為經濟增長、就業機會,和生產效率的改進。他給自己的新書起了這樣一個名字:《大停滯》。

這本通過電子書形式發行的著述還有一個副標題:美國怎樣吃掉現代歷史中所有的低垂果實,生了病,並將(最終)好轉。

美國電子雜誌Slate的資深作家蒂莫西‧諾亞(Timothy Noah)在他撰寫的書評中,將考恩的著作和1998年出版的一本書做了比較。

那一部由華爾街日報著名記者鮑伯‧戴維斯(Bob Davis)和戴維‧韋塞爾(David Wessel)合著的書題為《繁榮:未來二十年的繁榮以及它對你意味著甚麼》。兩位作者相信,因電腦而得以提高的生產效率,再加上社區學院入學人數的不斷提高,將會把陷入經濟停滯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美國中產階級解救出來。

和戴維斯和韋塞爾一樣,考恩的論點也是基於美國現代歷史中這樣一個令人費解的謎題:從1947到1973年,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翻了一番;而那以後,到2004年的30多年間,這個數字只漲了不到四分之一。

不同的是,前者當時樂觀地認為,技術和教育將會給美國中產階級再次帶來好運;而考恩的看法卻完全相反。他在書中寫到:「我們依賴低垂的果實已經至少有300年時間了。」但是,他悲觀地說,這些美國人賴以建立其自己的社會和經濟制度的「低垂的果實」,已經基本上被吃光了。

考恩以所謂「低垂的果實」來比喻美國經濟長期以來所享有的垂手可得的優勢:免費的土地、移民勞工、強大的新技術,以及教育。

戴維斯和韋塞爾十多年前樂觀地認為,這些優勢會振興美國中產階級。但是他們的預言沒有應驗。

在經歷了大蕭條後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後,考恩的看似悲觀的論調則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

在他所說的「低垂的果實」中,免費土地早就不復存在了;而最有爭議的,當然是他對技術作為經濟動力的看法。

考恩認為,美國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處在一個技術停滯期(technological plateau)。他認為,被廣泛視作美國經濟優勢和動力的新技術,尤其是互聯網,並沒有真正地轉化為經濟增長、就業機會,以及生產效率的提高。

考恩認為,技術和創新雖然仍在不斷湧現,但是已經不再惠及整個社會。

他在華盛頓信息技術和革新基金會就他的觀點舉行的一個談論會上說,他的批評者們通常以2001到2004這段新技術蓬勃發展時期來反駁他的觀點。但他回應說:

「那一段時期看起來是不錯。但是嚴肅的經濟學家們都同意,2001年到2004年那段時間只是一個幻象;中產階級並沒有從中受益。」

考恩在書中說,從技術革新中受益的僅僅是華爾街的金融家們,還有就是蘋果公司CEO史蒂夫‧喬布斯和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這樣的人,並沒有轉化成為新的就業機會。他舉例說,iPod在美國創造的就業機會不到1萬4千個;Facebook僱的員工不到兩千;Twitter僱用更是少於300。

他說,美國GDP的四分之一被用於「政府消費」、教育和健保等。

考恩被認為是個「自由意志論者」(libertarian)。他在書中左右開弓——既數落了即便在中產階級囊中羞澀之際還要大手花錢的民主黨政府,也批評共和黨人秉承的以減稅刺激經濟的論調是「不切實際」的。

不過,考恩拒絕承認他是個悲觀論者。他說,問題雖然不會在一夜間得以解決,但仍然有樂觀的理由。考恩說,美國人要做的只是認識到過去繁榮背後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創造出更多「低垂的果實」。(//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經濟轉型 知識創新為推動力
美國中產階級是否得益經濟增長?
美去年高科技產品貿易赤字創記錄
資深專家分析半導體業現狀 展望前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