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3月1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在近年來所謂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徵占農村土地的力度越來越大,失地農民越來越多。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長春市政協主席張元富在9日上午舉行的全國政協會議上發言時引述數據稱,前中國失地農民累計不少於4,000萬人,有60%失地農民生活困難。再次牽出了中國大陸日益嚴重的強制拆遷,「偽城市化」等社會問題。但專家認為,失地農民約1億左右。
根據張元富引述的數據,目前中國失地農民累計不少於4000萬人,僅「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失地農民約200萬人。據抽樣調查,有60%失地農民生活困難,,沒有因失地影響基本生活的只佔30%。有81%的失地農民對未來生活擔憂,其中擔憂養老占72.8%、經濟來源占63%、醫療占52.6%。
另據國家統計局對2,942個失地農戶抽樣調查,7,187名勞動力中,徵地安置就業197人,僅佔2.7%;外出務工1,784人,約占24.8%;經營二三產業1,965人,約占27.3%;從事農業1,807人,約占25.2%;空閒在家1,434人,約占20%。
張元富稱,農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最寶貴的家庭財富,失去了安身立命、生存發展的就業崗位,失去了上能養老、下能撫幼的長期生活保障資源。
張元富提出多項建議,政府要規範徵地行為;提高徵地補償標準,補償標準應從目前土地增值收益的不足10%提高到不低於30%。把失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就業安置、社會保障等問題是否有效解決,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同是建立專項基金和基本養老機制。但在外界看來,在目前中國的大環境下,這些建議實行起來仍相當遙遠。
中國失地農民知多少?
據張元富引述的數據,目前中國失地農民累計不少於4,000萬人。事實上在2004年,大陸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2月開設的「觀察與思考」專欄載文稱,當時的全大陸失地農民總數估計已在四千萬人左右,每年還要新增二百多萬人。按照這個數據推算,目前的中國失地農民已經超過5000萬人。
文章稱,在當前整個社會就業壓力增大、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土地一旦被徵占,就意味著農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部份失地農民種田無地、就業無崗、低保無份,生活在城市的邊緣,在就業、子女就學、社會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關政策,導致失地農民問題越來越突出。
專家:全國失地農民達1億左右
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今年1月在一片文章中稱,最早在調查的基礎之上對全國範圍內失地農民總數做了估算的是浙江師範大學教授王景新。報載出自王景新的數據有兩個,2003年,浙江師範大學教授王景新在河北、山東、湖北、廣西、浙江、雲南等11省134個縣所作抽樣調查,結果是:擁有土地的人口只佔總人口的84.5%。
據此推算,全國至少有13.7%的農民沒有土地,失地農民數量約為5,093~5,525萬。如果加上因超生等原因沒有分到田地的人口,中國沒有土地的農民則超過6,000萬人。三年之後,據《中國青年報》(2006年3月10日)及其它文章,王景新教授的調查推算,全國失地農民達1.27億左右。
文章稱,如果按照農業部的計算方法,從1996年到2007年11年當中,中國耕地的總面積已經減少了1.25億畝。如果以流失耕地總面積除了人均1.4畝(2006年中國人均耕地面積降至1.39畝),至2007年為止,全國約有8928.5萬多失地農民。
房地產開發失控 農民陷入「三無」境地
從2008年以後,中國房地產開發進入失控狀態。國土資源部曾於2006年4月開始,在山東、天津、江蘇、湖北、四川五省市開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第一批試點。2008年正式推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管理辦法》。
這項政策給全國各地圈地運動開了很大的口子,20多個省市在這項政策的激勵下,推行一場規模浩大的「讓農民上樓」的運動,亦即「拆村運動」。全國到底有多少農民在拆村運動中失去了土地?至今未見有詳細數據,但至少不應低於2000萬。
文章稱,這場拆村運動讓數千萬農民失去了的不僅是家園,還有未來。因為他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是無法就業。中國社會科學院一調查小組曾在廣東省的廣州、增城、佛山和中山等地做過調查,結果表明:失地農民當中,有68%的沒能找到工作。
文章稱,不少中國農民在城市化的名義下失去土地後,往往陷入「三無」境地:無業可就,無地可耕,無處可去。這種無就業機會的「城市化」已經被斥之為「偽城市化」。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已經指出,和平時期大規模的村莊撤併運動實為「古今中外,史無前例」,「弄得村莊稀里嘩啦,如不有效遏制,恐怕要出大事」。
日前,由美國農村發展研究所名譽主席羅伊‧普羅斯特等5位研究人員匯總的《中國農民土地權利狀況》指出,大量的違法徵地是中國農民目前面臨的最大威脅。報告是根據中國17個省、1,500多個村子農民的入戶訪談調查所寫的。這個調查發現,農民為解決徵地糾紛採取行動時,到法院打官司的不到2%,到政府部門上訪的也只有大約10%。60%經歷了徵地的村莊的農民對補償都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