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2月09日訊】今年《南方週末》中國新年特刊的主題是「十五位父親和他們的世界」。表面上看,這個主題迎合了官方重提「孝道」的維穩意圖,但十五個父親的故事折射的是當今中國的權貴們並不願意直面的真實世界。
除了文強,十五位父親都是不大為人所知的普通人。文強出名,也不是因為功名,而是因為罪名。十五位父親的共同之處,是他們都經歷了那個紅色風暴狂飆的時代,見證了「新社會」夢想的升起和破滅。而十五位兒女的共同之處,是他們和父輩一道見證了中國從改革走向社會潰敗的歷程。
十五個故事,個個都飽含著兒女對父親的親情,還有許多人表達了為父親的不幸而傷痛之情。這種為父輩的傷痛之情在今日中國是相當普遍的現像。紅色革命顛覆了傳統的父權之尊,但並沒有像承諾的那樣帶來普遍的平等和尊嚴。每一個家庭都被貼上了階級成分的標籤,成千萬的人被打入另冊。如果父親被劃成「人民的敵人」,兒女也就成了被社會歧視和排斥的對像。再堅強的硬漢,看到兒孫因自己而受難,也不可能不深受傷害。十五個故事中,就有兩個講的就是這樣的經歷。其中一個作者是學者于建嶸。他和全家曾因父親的緣故成了沒有身份的「黑人」,而他的父親連「平反」的那一天都沒能看到。
鄧小平對文革和整個毛澤東時代的政治迫害撥亂反正,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共的改革奠定了正義性的基礎。改革的正義性不是一句空話,而具體表現在普通人對政治迫害的恐懼大大減少,而經濟自由和發財致富的機會大大增加。結果是,普通中國人的兒女在社會上獲得成功的機會也大大增加了。現在中國的許多富人和其他成功人士,就是在那個時代獲得了機會。
文革在中共的元老中產生了雙重的影響,一是動搖了他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這個轉變成為中共發動改革的思想之源,而文革的另一個影響則是許多中共元老對社會失去了信任。他們認為這個世界除了親情,什麼都靠不住。因此,中共元老把對兒女的關愛置於社會之上,開始自覺地利用權力關照兒女,讓他們在改革中多分一杯羹。這個傾向種下了危機的種子,終成為中國社會衝突之源。
六四衝突一個重要的社會背景,就是中國平民階層對中共高層縱容「衙內」的傾向不滿,而民眾的不滿又在中共高層和他們的子女中引起了仇視平民的情緒,最終促成了野蠻的血腥屠殺。無辜平民的鮮血給統治者自己帶來了更大的恐懼。他們敢指望的不過是二十年的穩定,於是不擇手段地攫取財富。正是統治者的這種末世心態,把中國引向了社會潰敗之路。
十五個父親的故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潰敗社會之痛。在這個日益失去公正的社會中,青年人的前途越來越取決於你有一個什麼樣的爸爸。對於那些沒有權勢,不善鑽營的父親,這樣的社會讓他們平添了一份屈辱,而對在潰敗社會中生長的青年來說,不論是「富二代」,「官二代」還是「貧二代」,都是一場災難。
十五位父親中的一位是陳廣乾。他的女兒陳曉鳳無端被一個官員的兒子駕車撞死了。事發之後,這個顯然在渾渾噩噩中長大的衙內說了一句讓他後悔一輩子的雷人之語,「我爸是李剛」,他的父親從此名揚天下。十五位父親中也有一位在當今中國名揚天下者,就是前重慶司法局長文強。他的兒子講述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當今的權貴們如何以另外一種方式給子女帶來災難。
十五位父親的故事告訴我們,潰敗的中國社會是一個給所有人都帶來傷痛的社會,因為這個社會不公正的遊戲,讓所有人在生存的掙扎中都失去了人的尊嚴,父子親情剩下的只有相互憐憫和對社會不公的共同仇恨。十五位作者中的一位表達了今天許多做兒女的中國人共同的傷痛:「面對父親的老去,我心情複雜。他一直在堅信著一些東西,……但又有多少是值得他奉獻的呢?我看著他的白髮和皺紋,險些哭出來,我在心裏對他說,‘爸,他們都欠你的,他們所欠你的一切,將來都會還給你。」
——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