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孩子年齡漸長 父母應試著放手

font print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2月08日訊】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專題報導)青少年很難由單一原因去解釋為何有偏差行為,可能源自家庭功能失衡,或是在學校與同儕人際關係出問題,除了父母沒時間管教之外,有時「管教過當」過於干涉,也是問題來源之一,專家建議,父母應學著放手讓孩子擁有自主空間。

輔導中輟生與邊緣孩子的乘風少年學園執行長林哲寧談到,管教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成長的階段中,總有不同人生階段需要面對,父母的角色就需要隨著孩子年齡漸長,不斷轉換和調整,這也是需要學習的課題。

父母由領頭 漸退身旁協助

尤其在這青黃不接的成長過程,青少年在某些地方希望自己能有決定的空間,大人干涉太多反而不舒服。進國中之前,父母可以用領頭的方式做教導,但之後就該退到他身旁,利用輔導和支持,陪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面臨到的問題,以及如何針對他的問題提供協助。

很多父母在心底深處總認為孩子永遠長不大,不成熟,卻沒有認清楚,有時候要給予孩子適度自主空間,如此一來孩子成年後才有辦法為自己做決定。

站在另外角度看,不要只看現在的表現而去定義他的將來,應該從小培養正確價值觀,去期盼他未來可以成為怎樣的人;尤其每個孩子都不同,逐漸脫離父母後,父母要學習著做改變。

林哲寧說,父母真的難為,因為教育孩子是高度投資,加上長時間精力的耗費,遇到難題與衝突,並沒有解決的捷徑或解藥,同時也考驗著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智慧。

內在改變 乖張行為不藥而癒

假如青少年行為出現偏差該如何協助?林哲寧指出,如果當下問題很嚴重,反而會跳開問題癥結點不處理,改從另一方面進行人格塑造,比如讓他學會尊重、互助與節制,久而久之原本外在顯現的乖張行為反而迎刃而解,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要尋找背後因素,表面因素倒不是最重要的。

一個常說謊的孩子,探究其背後動機可能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自卑感,只希望獲得認同,才用吹牛方式讓大家覺得很棒,或是想用說謊來塑造自己期望的形象,耍些詭計來讓人注意。因為對自己正面形象越高的人,其實越不易說謊,如果找出背後動機,改變其實不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十四歲兒子,一進家門扔了書包,就趕著出門跟同學打籃球,孩子比較愛同學、不像小時候那麼愛我了?孩子都不跟我講心事了,他會不會背著我做出不好的事?我能不能偷翻他的書包?
  • 給父母的——愛青少年守則:要管、要放、要欣賞 不黏、不棄、不囉嗦

    給青少年的——愛父母守則:不批、不鬥、不賭氣、 要信、要說、要負責

  • (大紀元記者林節編譯報導)最新研究指出,網路的普及除了增加青少年沉迷於網路的可能性之外,還提高了青少年自殘行為的發生機率。
  • 青少年正值叛逆期,常令許多父母傷透腦筋。有的父母過於嚴厲或嘮叨讓孩子更加叛逆,有的父母又過於民主,以為將孩子當朋友對待可以增加親子關係。但美國一位教育作家艾倫‧瑞特伯格(Ellen Pober Rittberg)撰文指出,教育青少年還是需要一些規範和倫理。
  • 孩子上了國中,課業壓力大、下課後腦子一片空白,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又該怎麼辦呢?
  •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專題報導)近日校園問題頻傳,青少年的偏差行為益發受到重視,其實這些孩子只是不斷地在尋求一種認同感,在內心深處渴望受到關注,盼有人肯傾聽心聲,並建立屬於他自己的成就感;但現在許多專家學者,都只從外在行為來個別解決,如霸凌、毒品、飆車砍人、凌虐…(增加)等,卻忽略其背後成因。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