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鐵礦石談判 中方失敗或成定局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一週前,中鋼協赴澳大利亞與礦山進行接觸談判,三大礦山公司指定的季度指數定價模式板上釘釘,中方只好轉而求其次,在海運費和價格指數信息的操控權方面試圖分得一杯羹。但權威人士分析,中方在這兩方面沒有一點優勢,此前毀約已經造成三大礦山公司的不信任,而價格指數信息制定又被排除在外,談判只是作秀。加上中共相關官員的集體腐敗,談判失敗幾乎已成定局。

由於中共各級政府不斷用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來推高GDP,爭取「政績」,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和消費國,同時也是鐵礦石最大進口國,與三大礦山公司談判失敗無疑將造成中國的巨額損失。

毀約造成長協礦協議解體

「中國鋼廠的大面積毀約,帶給我們的傷害是微薄的違約金所不能彌補的。」三大礦山之一的一位管理人士曾說。中國鋼企針對2009財年鐵礦石價格合同採取集體毀約行為,令三大礦山至今不能釋懷。大陸鋼企為了利益,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傷害了三大礦山持續發展的根基——長期合同。

2008年時,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鋼企基本縮減了產能,並暫緩甚至停止進口長協礦。2008年下半年,在現貨礦價格低於長協價的情況下,國內不少鋼企幾乎全部撕毀了長協礦協議,轉而購進現貨礦石。

而危機過後,中國鋼鐵業復產迅速,對進口礦重拾「大規模進貨」之勢,現貨礦價迅速拉起,中方這時又想重拾長期協議,但三大礦不再認可。由於中方的不誠信,長期協議解體。這次談判,改變定價機制已不被列入2011年實際談判的主題,這也是中方毀約的代價。

而日本在上個世紀70年代,效仿美國開始在全球尋找礦源。日本為澳大利亞鐵礦業帶去的,不僅僅是開礦所需的資金,還有大量的長期採購合同。「可以這麼說,澳大利亞礦業發展是建立在來自日本的長期、穩定的採購合同之上。」

海運費、價格指數信息操控權難扭轉

據悉,中鋼協相關人士說,之所以談到海運費,是因為目前的定價採用的都是離岸價,海運費並不計入合同價格之內。

但往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海運費通常會在鐵礦石談判前,處於較低的價位,而一旦價格簽訂,國際運力緊張,海運費就會大幅上漲,鋼廠的成本也隨著大幅增加。這種現象讓中國鋼廠很受傷,卻又無可奈何。

而採用到岸價的定價方式,也被中鋼協否定。因為,大部份中國大型鋼廠最近幾年已經和海外船運公司,簽訂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運輸合同,很難更改。

季度定價要求以現貨市場實時變化的礦價為參照,每3個月確定一次平均價格,在鋼廠與礦山間進行結算,礦價的參照標為普氏能源信息的普氏指數。

在這種機制下,這個指數怎麼採集,採集對象是哪些礦商,由於中方的毀約造成不被信任,而被排斥在任何環節之外,因此更加沒有發言權。

不僅如此,三大礦山公司還開始影響國內鐵礦石價格信息的採集和指數的編制。據瞭解,無論必和必拓還是力拓,很多中國員工原來都在冶金業的核心部門有過長期的工作經驗,人脈關係相當熟絡,有的對中國鋼產量的預測驚人準確,有的熟悉中國每一個建成或在建的高爐情況,甚至能繪出中國鋼鐵業地圖。三大礦山公司知己知彼,當然百戰不殆。

「中國特色」採購潛規則 礦企深諳對手弱點

從2009年力拓事件可以看出,在中國,索賄甚至是半公開的,不僅是大型鋼企高管索賄,下游的中小鋼企也索取佣金。有媒體人士指出,明知在運費上會陷入被動,為甚麼相關官員還要和海外船運公司簽訂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運輸合同?這裡面的貓膩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

礦山企業和鋼鐵企業的「感情溝通」非常緊密,除正常的「業務提成」外,很多礦山已經「熟悉中國國情」。

曾在東南亞從事過國際貿易業務的江湖水接受本文作者採訪時表示:中共體系內多級官員,在海外進行洽談鋼鐵買賣合同時,都會要求一些佣金返還,有的甚至故意將價格提高1美元,讓鐵礦石廠家將這些錢做為返傭支付到官員的海外帳戶上。鐵礦石動輒購買數十萬,上百萬噸,官員們可以輕易的獲得巨額資金。

特別是有一些官員、企業領導並不直接出面,他們形成一個集團進行海外採購,靠操縱他們的代理人在香港或海外來進行鐵礦石購買,從中獲得巨額「佣金」返還。

有網民評論:「一個完敗,一個完勝。有百萬裸官裡應外合,這種結局是注定的。無論是官員還是新一代愛國者,他們儘管公開場合攻擊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國家,背後卻都在悄悄地謀劃著如何逃離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人急於移民出國,歸根結柢是對這個國家缺乏信心或者說沒有安全感。」

有網民分析,有權的內鬼太多, 腐敗的中共官員太多,這是中國靠談判解決不了的問題。

相關新聞
暫停鐵礦石談判 力拓人:談判人被拘押
澳敦促北京勿干預鐵礦石談判
力拓商業間諜案下週一開審
力拓案上海開審 胡士泰承認受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