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港人燭光悼念華叔 誓言平反六四

人氣 7

【大紀元2011年0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已故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的追思會,昨日在每年舉行六四燭光晚會的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及前學運領袖王丹透過錄音錄像講話,他們緬懷司徒華爭取民主的精神,希望繼續傳揚下去。主辦方宣佈有8千名市民出席今次燭光晚會。

今次追思會以「懷念華叔、爭取民主、薪火相傳、堅持到底」為主題,希望市民秉持華叔一生堅持平反六四的精神。入夜後,許多市民來到維園草坪,點起燭光,許多人臉上泛著淚光。


香港支聯會、民主黨、教協於星期日(2月27日)晚在維多利亞公園草坪聯合舉行燭光會追思司徒華先生(華叔)。(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香港支聯會、民主黨、教協於星期日(2月27日)晚在維多利亞公園草坪聯合舉行燭光會追思司徒華先生(華叔)。(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市民感佩華叔道德勇氣

和友人結伴而來的錢小姐表示仍很傷心,「覺得他值得紀念,值得為他的死而傷心和難過,所以來這裏紀念他。」香港大學20多位同學亦來到現場,在草地上鋪著一塊懷念華叔的橫幅,學生William 表示:「緬懷司徒華先生,同時我們大學生都希望對時事或政治這方面都多些關心。」

許多香港市民都敬佩華叔一生的道德勇氣。陳先生說:「無論在愛國民主運動的付出,和對天安門事件中受傷害的人,為他們爭取一個公平和合理的平反,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紀念他的。」

追思晚會在8點開始,首先播放司徒華生平的錄像,他期望年青人透過六四事件,了解國情及爭取平反六四。


香港支聯會、民主黨、教協於星期日(2月27日)晚在維多利亞公園草坪聯合舉行燭光會追思司徒華先生(華叔)。(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丁子霖、王丹錄像發言致敬

接著大會播放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及前學運領袖王丹的講話。丁子霖對無法前來出席華叔的喪禮,感到非常遺憾,她稱讚華叔多年來堅持中國民主化的運動,延續六四精神,作出巨大的貢獻。她認為對華叔最好的悼念,就是繼承其未完遺志,「司徒先生您走了,我們無法留住您的生命腳步,我們也未能實現您生前一直以來所支持的討回六四公道的願望,今天我們只能向您的英靈說一句,抗爭將會繼續,我們永不放棄。」

王丹則對無法親自獻上一束鮮花感到難過,他回憶華叔年年親自撰寫墨寶義賣,為六四受難者募集捐款,他相信華叔留下的民主團隊,定能將自由與民主火種傳承,「最大的心願是結束一黨專政、平反八九民運,我想我們作為後人,都有責任用更大的努力來完成這樣的任務。這是對華叔作出最大的告慰。」

晚會上有朗誦、唱歌緬懷司徒華。支聯會、民主黨和教協代表分別發言,強調秉承華叔遺志。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民主必將勝利,「我們一起可以將自由的花帶到天安門,一起共同慶祝六四的平反,中國人民真正得到自由,到時華叔的英靈一定會隨著我們。」

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則表示,中共政權已到了「聞花色變」的地步,「活在恐懼的政權只懂得以恐懼奪取統治,國內的民主自由只見倒退不見進步。華叔,我們支聯會一定會做好準備迎接挑戰和機會,我們一定會跑下去,我們一定會跑到天安門廣場獻上人民勝利。」

晚會尾聲,市民將手中燭光熄滅,默思一分鐘。大會宣佈,今次有8千人出席活動。

前民運人士王超華被拒入境

李卓人表示,滿意今次出席人數,他說經過早前舉行安息禮拜及追思會後,仍有這麼多人出席,反映大家都敬佩華叔的精神,相信會繼續擴散下去。他又預計,今年六四燭光晚會踏入22周年,參與的人數會與往年一樣多。

另外,李卓人透露,前民運人士王超華計劃今日由台灣來港出席追思會,但入境時被當局扣留,遣返台灣。他譴責本港政府跟隨中央意志,設立入境人士黑名單,支聯會對此非常不滿。


香港支聯會、民主黨、教協於星期日(2月27日)晚在維多利亞公園草坪聯合舉行燭光會追思司徒華先生(華叔)。(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香港支聯會、民主黨、教協於星期日(2月27日)晚在維多利亞公園草坪聯合舉行燭光會追思司徒華先生(華叔)。(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香港支聯會、民主黨、教協於星期日(2月27日)晚在維多利亞公園草坪聯合舉行燭光會追思司徒華先生(華叔)。(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香港支聯會、民主黨、教協於星期日(2月27日)晚在維多利亞公園草坪聯合舉行燭光會追思司徒華先生(華叔)。(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香港支聯會、民主黨、教協於星期日(2月27日)晚在維多利亞公園草坪聯合舉行燭光會追思司徒華先生(華叔)。(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香港支聯會、民主黨、教協於星期日(2月27日)晚在維多利亞公園草坪聯合舉行燭光會追思司徒華先生(華叔)。(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相關新聞
香港民主派元老司徒華病逝 各界哀悼
姜維平:司徒華走了  香港的良心還在跳動
司徒華逝世引發香港各界強烈反應
港澳僑生在台追悼香港民運領袖司徒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