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2月1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中共統計局15日公佈,經過調整權重比例後的 CPI(消費價格指數)1月增幅為 4.9%,低過市場預測的 5.3%。此數據是統計局經過調整CPI食品權重後的結果。外界質疑,正值食品價格飛漲,通脹難以抑制,官方作此「調秤」,包括誇大GDP,隱瞞軍費等,是否想通過障眼法「打造形象」,為明年中共十八大爭權奪位做準備?
食品價格不斷上漲,是影響中國消費物價指數上漲的最大因素。1月份的食品價格上漲了10.3%。
中國最為貧困的家庭要將收入的一半用於購買食品,穀物、蔬菜和其它主食的價格上漲因此讓貧困家庭不堪重負。
香港Acquire Securities經濟學家保羅• 卡韋(Paul Cavey)說,北京試圖通過控制糧食供給、提高利率和限制貸款發放量來控制通脹。這些措施都可能損害經濟增長。而進一步提高利率,又會導致更多的熱錢湧入中國,迫使人民幣更快升值,因此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調降食品權重 拉低通膨數據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起同步調整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PPI)計算方法。
經最新調整後,中國1月CPI從前月的4.6%升至4.9%,同月PPI更從前月的5.9%飆至6.6%。但CPI增幅遠低於市場預估的5.4%,引發外界質疑統計局故意調降食品價格在CPI的權重,意圖拉低通膨數據。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若使用以前的統計方法,1月CPI反而會較新方法算出的年增率降低0.024個百分點,但《華爾街日報》使用以前的加權估值計算,卻發現1月CPI可能為5.1%,仍高於中國官方統計。
不過分析師普遍認為,權重調整難以改變CPI中期發展趨勢。構成CPI的8大類商品中,有6大類價格在1月上升,其中1月居住價格大漲6.8%,為2008年8月來最大增幅,食品價格飆升10.3%,較前月的9.6%增幅進一步攀升。
食品價格飛漲 質疑官方用「障眼法」
近期糧食、蔬菜等食品類價格飛漲。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1月份糧食價格上漲15.1%,食品價格上漲10.3%。有觀點認為,正當老百姓對通脹敏感之時,統計局如此明顯的「調秤」的行為,是想通過障眼法把數據弄得好看一點。
官方選擇此時調低食品價格在 CPI中的比重,一來違背了更好反映通脹的原意,不免令人擔憂會影響日後當局對通脹的調控措施;二來是對備受通脹壓力的基層市民的嘲弄,並反過來嘲笑高調要求壓抑通脹的胡錦濤、溫家寶等領導人。
對新CPI計算權重調整,經濟評論專家葉檀表示,「虛假的幻象不可能維持很長時間」。她指出,此次CPI如果真的下降,並不是控制通脹有了成效,而是CPI權重調整,拉動CPI的食品結構權重下降從而出現的結果。
「麻醉劑清醒之後,我們會看到如下現實:一切都沒有變,CPI在人為下調之後,通脹壓力惡化的殘酷現實依然存在。」「並非最不重要的是,如果CPI下調食品權重,而上調住房權重,一旦住房價格無法抑制,到那時,市場該何去何從?」
中共官方誇大GDP 為政治需要化妝
今年是大陸地方黨委、政府的換屆年,為明年中共十八大爭權奪位的前哨戰已打響。蘋果日報稱,胡、溫要確保政治穩定、社會穩定,自然要維持經濟高增長、通脹低增長,今次CPI整容,難免有又一次為胡、溫的政治需要化妝之嫌。中國官方公佈的數據一向難以令人信服, GDP(國內生產總值)的誇大與軍費的縮水,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官方引以為傲的民眾對當局反腐敗的滿意度高達70.6%的民調統計,更是令人作嘔。
有網民諷刺說:「統計局招人有兩個要求,一是高考數學不及格,二是高考語文要拿狀元。」數學不及格,才可以對各省市的 GDP之和遠高出全國 GDP視而不見;語文要拿狀元,才可以在房價飆升或食品價格飆升的時候,都能說出一套CPI增幅不大的說詞。可以說,「統計哥」其實是政治化妝師。
OECD領先指標:中國經濟走向低迷
中國經濟狀況如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OECD)的綜合領先指標顯示,未來幾個月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將繼續增長,但中國和義大利似乎正走向低迷。
OECD週一(14日)公佈,33個成員國去年12月份的經濟活動領先指標從11月份的102.5升至102.8。不過OECD稱,有跡象顯示,義大利經濟正走向低迷。中國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也顯示出該國經濟正走向低迷,這與上個月有關該國經濟顯示出暫時重獲增長動能跡象的評估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