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亞哥幾對中西合璧夫婦的奇姻緣

人氣 235

【大紀元2011年0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董婉如美國聖地亞哥報導)當婚姻不再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門當戶對」也隨時代變遷,當「鵲橋」大得能橫跨大洋,當異族通婚不在局限於「兩國和親」,越來越多的家庭變成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男女組成。這些飲食男女也許曾有過「琴棋書畫詩酒花」的浪漫,但是婚姻生活從來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實在和瑣碎。其實異族通婚有很多問題,以文化差異為最大的障礙。

在美國,人們用「Mr. Right」表達「合適的先生」這個概念,而華人可以說「良人」,「真命天子」等,怎樣才算找到生命的「另一半」了呢?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勇敢的跨過大洋來嫁個老外良人的女性,在聖地亞哥的街上或商場裡,每每看到中西組閤家庭,呼兒喚母,鄉音偶聞,她們的生活又如何呢?我們採訪了五對中西組合的家庭,從中也許可以一窺跨族婚姻的苦與甜。

「簡單的生活,單純的快樂」——芸青和可靠的婚姻

葉芸青與戴可靠的相遇可謂平淡如流水。戴可靠姓戴維斯(Davis),因名字與台語可靠同音而得名戴可靠。戴可靠原是海軍,在夏威夷珍珠港服役,葉芸青當時在夏威夷太平洋大學就讀。芸青的朋友的男朋友是戴可靠的朋友,在一場陰差陽錯的雙約會(double date)中,本與該約會無關的芸青結識了可靠。

可靠那時剛剛經歷一場痛苦的婚變,本無心再入婚姻殿堂;而強勢的芸青當時覺得自己做不來傳統的賢妻良母,早就心存獨身不婚的念頭。能相處下去是因為一般朋友式的共同愛好——對自然風光的愛好。芸青很早就是登山的中級嚮導,而可靠更屬於野外生存能力超強的一類。


戴可靠和葉芸青登山健行。(照片由葉芸青提供)

在對大山的不斷攀爬中,兩年半細水長流的日子使兩個人日益互相瞭解,不知不覺地互生情愫。芸青慢慢發現可靠很有公德心,每每看到地上有垃圾,就隨手撿起,更有一次,可靠在停車場刮撞一輛不知車主的車後,細心寫了一張紙將自己的聯絡信息貼在那個車上。芸青說:「我從可靠身上學到很多。因為可靠真的可靠,負責,實在,遵紀守法,芸青稱可靠身上體現『美國人的可愛』。」

芸青說,在可靠第一次請她吃飯時,問她想吃甚麼,芸青就說吃甚麼都可以,除了「Taco Bell」, 可靠卻告訴她,「taco bell」是他的最愛,一日三餐竟都是這個。芸青當時心裏想的是:「咳,明顯我們兩個人絕對沒有戲,差異太大。」

葉芸青三年大學畢業時,已經收穫了兩個碩士,同時也俘獲可靠的一顆心。芸青決定回台幫助父親一起經營家族企業。原以為芸青會繼續留在美國實習的可靠被這消息震驚,幾個不眠夜的煎熬後,內斂的他終於勇敢曲下男兒膝,向芸青求婚。

芸青告訴可靠:「中國傳統的婚姻大事是要有請媒人上門求親的。」戴可靠馬上去辦。最後由開明的葉父做主,戴可靠越洋電話求親成功。

葉父當時有「一個希望和兩個擔憂」: 希望是芸青和可靠成為一個基督家庭,擔憂的是兩個人學歷上有差異,和女兒在美國生活會不會遇到種族歧視。對後面兩個問題,芸青信心滿滿。可靠則通過岳父考驗免了聘金,按台灣習俗,請了「定婚餅」。


戴可靠和葉芸青身著西式禮服的結婚照。(照片由葉芸青提供)

儉樸的教堂婚禮後,他們的生活用芸青的話講是「簡單的生活,單純的快樂」。一兒一女的出生也使戴可靠的父親驕傲的宣佈:「我們戴維斯家族也有傳承人了。」芸青明白了:「哇,美國人也講『香火』呀。」

在吃飯方面,芸青做甚麼,可靠欣賞甚麼。甚至於也下廚房,自謂:「你是大廚,我就是二廚」,決沒有「君子遠庖廚」的清高。每次可靠依芸青大廚要求將菜肉切成塊、條狀。可靠的名言是:「不管是我的錯,還是她的錯,最後都是可靠的錯。」

可靠對芸青和中華文化是信任的,在芸青「坐月子」期間,可靠說: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積累加上你媽媽對你的愛,我相信「坐月子」的飲食,所以最後連可靠也跟著 喝「十全大補湯」。

夫妻相處時,有時候因為小事會有爭吵,芸青秉著「三分鐘冷靜」原則,因為生氣時說的話會傷人,芸青就先採取冷靜的態度,可是可靠就怕芸青不理他,所以每次都是快快樂樂和好如初。


戴可靠和葉芸青和一雙兒女。(照片由葉芸青提供)

芸青說:教育子女時我們是父嚴母嘮叨。夫妻兩人合作,父親帶領孩子們參加射擊俱樂部,時有全家外出打獵經歷,母親則帶領孩子們琴棋書畫。 芸青週末在逸仙中文學校做校長,兩個孩子中文教育也很好。他們的兒子彬彬有禮,既為自己是一個資深童子軍驕傲,也為繪畫獲第二名而自豪。

芸青和可靠都是有公益心的人,全家人都在做義工。芸青回憶成長歷程感謝她的父親對她的人生啟蒙(包括她無數的公益工作),現在感謝丈夫及公婆的疼愛,還有孩子們的疼愛,因為她的孩子們在父親可靠的影響下也說「只要媽媽高興,我們每個人都高興」。現在,芸青正著手寫她的博士論文,主題是泛亞人群在社區的「能量」。

「婚姻唱和好 淡水勝蜜桃」——少芳和麥克的婚姻

聖地亞哥精英武館創始人呂少芳在她的「千字處世箴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婚姻唱和好,淡水勝蜜桃。這也是她的婚姻生活的寫真。當年,28歲的少芳與36歲的未來丈夫麥克是在洗衣房偶遇,三個月後走上婚姻「紅地毯」的。少芳說:她的婚姻是「緣分」,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呂少芳出生在越南,經由香港輾轉來美求學。父親原籍中國廣東,因戰亂帶妻兒老小來到越南,少芳是家中八個孩子中老七,從小幫忙做家事,聰明能幹。高中畢業即找到工作,曾做過美軍基地糧油官和數據庫管理員。23歲去香港後工作一段時間,後來美國留學。


少芳和麥克的全家福。左起:麥克、呂少芳和女兒呂國晶。(照片由呂少芳提供)

與麥克相遇後一週,麥克就打來電話,開始了「追美行動」。23歲的少芳當時確實想安定下來,而且麥克是一個大學教授,正是在少芳的理想夫君。少芳一直想在醫生和教授中找丈夫,不過最好是中國人。可是身為洋人的麥克已經向少芳求婚了。

少芳說:「麥克是一個性格太直,不會拐彎的人。」他第一次求婚,就說「你能嫁我嗎?」少芳沒回答,只是低頭不語,笑了一笑。過了一週,麥克又一次求婚,還是那句:「你能嫁我嗎?」少芳還是沒回答,矜持地笑了一笑,點點頭。可是麥克就是不懂。第三次求婚還是一樣。

少芳很生氣,在麥克下次來上門之前,用一張紙寫了一個聲明放門外面:「我不是一個隨便的美國姑娘,不會與人隨便交往的。」麥克終於明白,立即帶著少芳去買鑽戒,求婚成功。

少芳承認兩個人有大大的「文化溝」,加上麥克直性子,少芳婚後一時調整不過來。「我為此沒哭死,哭了兩年!」少芳後來才發現是她誤會了先生。比如說在婚禮期間,一個友人送少芳一盒鳳爪,她隨手放在冰箱裡,可當麥克打開門一瞧就大叫:「這是甚麼?天!我娶了一個甚麼樣的女人啊!」馬上扔掉。可是後來少芳做中餐,做甚麼飯,先生就吃甚麼,而且嘴裡誇獎不斷。

隨著女兒出生,少芳做起了家庭主婦,相夫教子,用她自己的話講:婚姻生活又美又甜。老公是「二十四孝」老公,家裏一個大書蟲,又加一個小書蟲(指女兒愛看書)。夫妻內外互幫,置房買屋,麥克更是蒐集中國特色傢俱裝備家居,家裏實際上遵循的是傳統的中國家庭模式。

有一個小插曲。一段時間裏,少芳選修了先生的一門課,上課時因為預先已經讀過,所以開始低頭看書,沒有抬頭看講課的麥克,麥克回家後批評少芳不聽講,可是少芳不服,與之辯解。後來倆人和好,也因此麥克知道少芳有實力。說到成績,少芳說的有點「囂張」:「哼,他敢不給我打A。」

少芳她平時在書房貼一紙:不義之財不取,不仁之舉不為。少芳女兒晶晶原名叫呂國晶,少芳給她女兒的對聯是:「國重家聲身肩責,晶明樸煜氣沖天。」這是晶晶一歲時,對她的期望——希望她喜愛中國的文化,為人光明磊落,晶瑩透澈,正直誠實得像太陽的光亮,為人簡樸有責任感,為人精(音晶)干,不同流合污,有正氣,志氣。

少芳有了外孫女時,又寫下:呂家兒孫仁孝德,將門勇士信義勤(外孫女叫呂將)。少芳從小到大,一直酷愛中華文化傳統,也曾把老公和女兒「拐」回中國生活一年。那一年,不只是女兒晶晶跟少芳回鄉認祖歸宗,連麥克也在祖宗牌位前磕頭燒香。


包含麥克心血的家居一角。(照片由呂少芳提供)

少芳的婚姻沒有因為先生麥克數年前過世而變灰暗。在先生病塌纏綿的數年裡,少芳可以說無微不至照顧他,少芳的婆媳關係也很好,在婆婆的最後癱瘓日子裡,也是少芳無微不至把屎把尿地照顧婆婆。

為了照顧病人,少芳停下武館教學,將其交給女兒,但是她也用這段時間撰寫大學中文教材初級課本,她的書名為「中文好學」,是根據她十幾年中文教學經驗編寫的,非常適合海外教學,目前正在編中級課本。

少芳說:「我是不想退休的人。我的麥克還時時生活在我的夢裡,他對我來講亦師亦友,是我的身邊人。」

一線緣牽引 相遇千里外——梨容和浩爾的婚姻

梨容和浩爾的相遇,用梨容的話講:就好像前世約定的一般,是緣分到了。那年,浩爾從美國去加拿大渡假,一次用餐時,為他服務的飯店服務員正是梨容。很久後,浩爾對梨容講起當時對她一見鍾情,那時他心裏對自己說:「這個就是我要的妻子。」

梨容是中國的東北人,血液裡有四分之一新疆維吾爾族血統,性格開朗大方,從小對西方文化感興趣,喜歡看外國文學,直覺自己前世可能是一個西方人。浩爾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的一所高中教課。

浩爾在旅途中遇到梨容的時候,梨容在加拿大一家飯館打工,正因原配丈夫花心外遇而煩惱,難以決定離婚與否。與前妻離異六年了的浩爾得知心上人不是「自由身」,只好默默守候,直到梨容婚姻正式結束才向梨容求婚,問她願不願意嫁給他去美國生活。

梨容說,浩爾的長相與她的爸爸有些相像,是德國裔移民,卻喜歡中華文化,倆人婚後竟生活默契。有時語言不同也不是障礙,還是可以談經論道,因為有心意相通的緣故。平時夫妻二人一起打打坐,討論討論佛家哲學思想。

浩爾的經典句是:「我不需懂她在說甚麼,但我瞭解我妻子的心。」梨容常說:「我做甚麼(飯)他喜歡甚麼,從來不挑,而且感謝我的任何付出。」梨容說,她的婆母人很好,不自私,總是送禮物給她。

梨容和浩爾都不是初婚,尤其梨容與前夫還育有一子,現已成年。一般這樣的再婚家庭,財產方面會出現很多矛盾。梨容說現在倆人賺的錢放在一個帳戶,誰也沒有私房錢,無論梨容想花錢幹甚麼,都隨意。但是多數是倆人一起商量,一起購買。浩爾還在繼子買車時,慷慨解囊。

梨容和浩爾的婚姻,是那種相濡以沫的婚姻。

「相夫教子 一桌兩制」——麗兒和大龍的婚姻

37歲的白領麗人麗兒在一家外資企業做主管會計師,女性同事嫁給了一個西人,那位西人丈夫的朋友大龍是該公司的法律顧問。大龍喜歡中國文化如佛教文化、龍文化等,有人說他是「遇廟就拜,遇佛就燒香」,大龍這個名字也是他自己給自己起的。大龍看到朋友娶中國太太很幸福,也萌發了找中國太太的願望。於是托同事介紹一個人,麗兒和大龍就這樣在朋友和同事的介紹下相識。

抱著先立業後成家思想的麗兒當時已經是大齡女,青春在求學、求職中蹉跎了。現在經人介紹認識了大龍,對身為律師又一表人才的大龍覺得很滿意。平時麗兒對西方生活方式很是嚮往,而大龍自從認識麗兒後,為了見她一年來中國三次。這樣相處一年後麗兒嫁給了大龍。他們先是在中國由麗兒姐姐為她主持一個中式婚禮,然後來美國大龍辦了一個西式婚禮。

來美後,麗兒後悔了一陣子,因為原來想像的美國夢與現實並不同,婚姻生活也因文化差異矛盾重重,飲食方面的差異給倆人生活帶來很大不便。麗兒恨透了西餐,而大龍也不接受中餐。由公司白領變成家庭主婦,更是不適應。一度麗兒想回中國去,放棄這段姻緣。

家裏兩個天使般女兒的出生給麗兒的婚姻帶來轉機,麗兒一心撲在了孩子們身上。大龍不喜歡中餐,那麼麗兒就與丈夫大龍實行「一桌兩制」,大龍享受他的西餐,麗兒吃中餐,孩子們多數隨媽媽,也有時隨爸爸。麗兒是「一根筋」的人,原來「一根筋」對待丈夫,現在「一根筋」用在孩子們身上。

「一根筋」的姐姐感歎地說:如果我嫁人的話,那人至少要吃我做的飯菜。其實,婚姻生活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大龍男主外,掙錢養家餬口;麗兒女主內,養育孩子們,這種婚姻不也是一種行得通的模式嗎?

身世飄零難自棄 一著尋覓佳偶成——天明和白朗恩的婚姻

有人說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相遇。馮天明是一名國民黨將軍的女兒,出生在越南。天明家族在中共迫害下有著異常苦難的經歷,為避「共禍」12歲即背井離鄉,獨自在異鄉荒島難民營流浪兩年,後被美國政府接來這片自由的土地。天明到美國後,被一個天主教徒家庭收養,在文化衝突中長大。她高中畢業即參加海軍,先是為了生活嫁給相識一週的大兵,從而陷入一場極痛苦的婚姻。

前夫有家庭暴力行為,而秉承中國傳統的天明,為了兩個女兒著想,還是想儘量維持,心裏有著中國人傳統裡的「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的思想。在一次家庭暴力中,如果不是女兒向鄰居呼救,天明已經被前夫打死。


馮天明和白朗恩全家福。(照片由馮天明提供)

如果說第一次婚姻是極壞的婚姻,那麼天明現在擁有的就是極好的婚姻,這場婚姻使天明感到苦盡甘來。

經歷十年痛苦的初婚,天明學習到很多,能處理好家庭中文化的衝突,子女老人的衝突。天明現在的老公白郎恩(Bryan Zulin)是個瑞士貴族後裔。開始婆母對天明不滿意,總覺得天明是中國人,對她有歧視。可是天明對婆母說:你必須在這樣兩件事中選擇一個:要麼得到一個兒媳婦(法律上的女兒),要麼失去一個兒子,因為你兒子愛我,會跟我走。最後婆家完全接納了她。當然了,兩個親家母間有時還會有點不和,但是對天明都很好。

苦難的前半生給了天明勇敢智慧,使天明對生活和與人相處都有深深的感悟。天明說:「我找到幸福了,因為我認識了自己。」天明的朋友說她,你太幸福了,一定是前世修來的福吧。天明對朋友說:「是我找到了『真我』,才能有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愛情。」

天明說:「我的過去決定我的人生,繼而決定了我的婚姻。再苦也熬過來啦,沒有甚麼困難啦。」她的丈夫有著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心,對天明母親很好。兩人已育有一兒一女,天明給予兒女們最好的教育,讓孩子們學中國文化。孩子們擁有優異的成績,而天明擁有了幸福。

這場婚姻由落難的將軍女兒和歐洲的貴族後裔組成,想來這不也是「門當戶對」例子嗎?

 

相關新聞
韓國留學心語:韓國人的跨國婚姻
法國人跨國婚姻近三分之一
台灣跨國婚姻離異 北市調查經濟是主因
傳承媽媽的味道 異國客家媳文化新血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