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台灣高山 讓塵慮遠颺

文、攝影/廖平風

人氣 15
標籤:

過兩天就是過年假期了,不妨來一趟高山深度之旅,增加自己人生中的百岳紀錄,同時讓山林洗滌您的塵慮,充實身心,提昇您的生命境界。

跨年曙光在哪

日前跨年期間,很多民眾都在探討建國百年的第一道曙光在究竟會在哪裡出現,眾說紛紜,沒有結論。

其實,從地球運轉的原理來看,第一道曙光應該出現在台灣的高山上,而非平地,所以不會是台東的蘭嶼,也不會是三仙台,雖然100年的第一道曙光已不復見,但明年依然有曙光,我個人推測是,與玉山並列台灣五岳的秀姑巒山,標高3,825公尺,且位置偏東,極可能是第一道曙光乍現的地方。

玉山與阿里山

台灣地處板塊交界處,受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相互擠壓,以及長年的造山運動,形成了高聳的中央山脈,讓台灣地表上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數不勝數,台灣百岳也因此而來。

揚名於世界的第一高峰──玉山,標高3,952公尺,雄傲東亞,獲東亞第一高峰的稱號。玉山旁緊鄰阿里山,許多登山客常爬完玉山後,才發現原來阿里山也在附近。有些學者認為,阿里山山脈是玉山山塊隆起過高斷落造成的。

祝山是阿里山觀日平台之一,海拔不及2,500公尺,更有小火車上山,對一般人來說,要攻頂並不是太困難。所以,各位喜愛登山的「愛山客」們,其實除了著名的百岳可以挑戰之外,在台灣的高山上,有許多壯闊的日出景致,不用好幾公斤的裝備與攻頂的雄心壯志,只需帶上幾件保暖的衣服就可以看見。

巧奪天工圓柏

玉山圓柏是在台灣高山上,經常會看到一種柏科植物,因受土質與天候的影響,在避風或深厚的土層裡,玉山圓柏可以長成10餘米高的喬木,並擴展成森林。

但是身處在淺土的碎石地形上,又終年經歷風霜,如此強悍的植物也需向大自然妥協,以匍匐的姿態順應環境,所以枝幹扭曲多變,盤根綜錯複雜,型塑了玉山圓柏千奇百變的姿態,如此能屈能伸的風骨,創造出了許多美景,也讓人讚歎不已。

首攀中央山脈

在2007年冬季,是我第一次攀登中央山脈南二段的經驗,中央山脈南二段分別為三叉山、向陽山與嘉明湖,雖然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雪,阻擋了去路,預定行程也被打亂,非常失望,但是換個角度想,這卻是自己生平第一次巧遇的高山雪景,原本想在風雪中前進,但因雪深及膝,嚮導為顧及安全,下令撤退。

幸運的是,在向陽風口依然可見向陽斷崖的雪景,立刻拿著身旁的相機拍下這難得一見的美景,畢竟在身處亞熱帶的台灣,要遇上如此大雪以及美麗的雪景,機會不多。

第二次終如願

今年元旦過後,想在建國百年為自己人生再添一座百岳,於是相邀中部的山友們進行第二次的攀登,也彌補上次突遇大雪的遺憾,但是同樣的路程,卻有與雪景截然不同的遭遇。

重創台灣的八八風災,同樣帶給南部山林相當大破壞,登山步道的變化相當大,幾乎快認不出來是否是當年走的那條步道,爬坡路段的步道受雨水沖刷,被侵蝕得相當嚴重,地基嚴重掏空,使得攀登難度更高。

也許是老天看見了我們心中的難過,所以賞了我們一些美景。那天恰巧遇到近幾年強度數一數二的冷氣團南下,讓山上下了點小雪,雲層也壓低了不少,因此延途映入眼簾的,盡是高山雲海和坡上薄雪的景致。

當旭日緩緩昇起,中央山脈群峰在雲海中一一浮現,五彩繽紛且瞬習萬變的開闊視野,讓山友們忙著捕捉,並直呼過癮。

登山莫忘安全

如果要從向陽國家公園的登山口出發,登臨嘉明湖,須步行13.5公里,登山難度屬於中高級。一般來說,行程會安排為3天2夜,第一天晚上夜宿林務局的向陽山屋,隔天夜晚在嘉明湖山屋過夜。

台灣高山的氣候變化多端,常有預料之外的事情發生,專業的登山客都難以有十足的把握,因此登山必須要有萬全的準備,無論是裝備、體能以及高山自救與急救的訓練,樣樣不可缺少。

如果想要乘興而去,並如願登頂,平日的體能訓練極為重要,也務必注意天氣狀況,不可貿然攻頂。如果不知從何做起,可找合格的高山嚮導帶隊,或是參與專業的登山團隊,行程設計與登山計畫皆由嚮導或專業人士代勞,此外每個人必須熟知計畫內容,才能提早因應、以防萬一。

近年來登山界出現了一項新行業,稱為高山廚房,可以幫你解決吃的問題,充分滿足高山活動的熱量需求。這些人甚至還可提供睡袋等保暖器物,大大的減輕登山的負重。所以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只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攀登高山也不是一般想像的那麼困難。◇


年假不妨爬到高山,忘記煩惱,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新年!


其實建國百年的第一道曙光,應該在秀姑巒山。


有學者認為,阿里山是玉山段落造成的。


玉山圓柏能屈能伸成美景,讓人讚歎不已。


第一次登山遇風雪,二次登頂終能如願。


二次攻頂遇冷氣團,才有雲海景致收眼底。


雲海與薄雪,亞熱帶的難得美景。


嘉明湖的美景,山友稱之天使的眼淚。

相關新聞
宋紫鳳:千載高山意,但為流水知
高山
高山 人氣 1
冷氣團寒流接連到  高山迎雪
耶誕鈴聲響  高山有機會雪花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