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利用寒假和孩子一起了解台灣的稻米文化嗎?不妨走一趟彰化埤頭鄉,探訪亞洲第1家稻米博物館──中興穀堡,探索並體驗與「米」的相關文化知識。
來到中興穀堡,跟著飯糰哥哥和米香阿姨解說的故事腳步前進,在這哩,您可以了解過去稻米的生產過程、農家生活場景、稻米栽種方式和今日現代化的生產流程,此外,也能DIY製作三角飯糰,結合現場導覽,將會是一次體驗台灣稻米文化的全方位之旅。
台灣稻香傳奇
跟著飯糰哥哥的腳步走進榖堡,抬頭一望,天花板上由農民的斗笠組合而成的大吊燈吸引了目光,往樓梯拾級而上,可以發現樓梯旁糯米製作的牆壁!你一定十分好奇,米還可以做牆?其實糯米黏性十足,在水泥還沒發明前,糯米就是建築重要的黏著劑。不只能做牆,還可以做橋,國姓鄉的糯米橋就是糯米做成的。
二樓是「稻香傳奇館」,生動的解說圖片與情境模擬,全台稻米生產區的生產環境在這裡逐一呈現,此外,館內也有展示台灣四大稻米產區的土壤,讓你了解不同性質土壤,如何生產出不同特色的稻米,如果想更深入了解其中的差異與奧妙,可以到館方特別設立的體驗區觸摸產米區的土壤,讓孩子不僅了解台灣的稻米,更能觸摸真實的台灣土地。
接下來飯糰哥哥將帶你了解,在這塊土地上,當年那些踏實的人們如何生活,看看他們的生活場景。像是館內展示的「蓑衣」,就是以前祖先下雨時的必備工具,更是勤奮的象徵。為了一家人的溫飽,一頂斗笠加上一件厚重的簑衣,不論天氣多寒冷,赤著腳和老牛一起下田,頂著雨在水田中前進。
這裡每一件展品的背後都有一段他們的故事,無論是農具、腳踏車、米擔或是懷舊的大同電視,不僅喚醒老年人兒時的回憶,孩子們也藉此體會先人辛勤的過往,深刻了解「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真諦!
有許多人總認為,現在的稻米生產比以往容易!其實不然,為了生產出現代人喜好的食米,穀堡也介紹了製米公司的作業流程,與農民契作生產稻米輔導種植技術,提供穩定品質肥料,保證價格收購,讓農民安心的在田裡養育稻米。
稻米收購回來,以「粗糠」燃燒為熱源,粗糠燃燒的方便度,雖不敵現代的瓦斯,但粗糠熱源較穩定,汙染較少,能烘出品質較佳的穀粒,同時也是資源再利用的表現。
「碾殼」的技巧也相當有學問,必須碾去殼,卻不能破壞到美味層,如此一來,生產出的米煮成飯時,才能美味綿密又不乾澀。最後,白米還要經過色選機選取,並去蕪存菁,才能將粒粒晶瑩飽滿的米送到消費者手中。
感受水稻活力
看完了稻米的生產過程,跟著飯糰哥哥的腳步前進,來到樂活田園區體驗真實的田地。
樂活田園區是博物館的稻米實驗區,可以在這裡看到整個水稻的生長過程,雖然不能像田邊的稻草人一樣默默的陪著水稻生長,了解稻米生長的全部過程,但是聽著飯糰哥哥詳盡的解說,從選種的方法到播種、育苗、插秧、除草、施肥、灌溉,一直到最後一步──收割的過程,將會對稻米從無到有的過程有一番新的認識。
如果在田中看到搖著屁股前進的鴨群,不要太訝異!牠們可是水稻和農民的好朋友。農民種稻時就開始在水田中養鴨,鴨子在水田中游泳活動覓食,以雜草、田螺及害蟲為食,因此水稻才能免於蟲害,另一方面,鴨子排泄物對水稻來說又是一種天然肥料,農民因此省去施肥的力氣,又讓稻米天然又健康。
米食製作體驗
「小朋友摀起耳朵喔!」飯糰哥哥提醒現場的小朋友,隨之而來的是「碰」一陣巨響,米香的香氣立刻充滿整個空間。
古早味的爆米香總是引來小朋友的一陣驚呼,許多小手一面迫不及待的伸向米香阿姨的木缽抓取「米香」,一面七嘴八舌的問:「為甚麼沒有甜味?為甚麼米香不是正方形的?」
館內的米食DIY體驗,讓孩子看到「爆米香」生產的全過程。此外,館內的「碾米樂」讓小朋友親手碾一包米,讓孩子們知道米不是一下子就變成碗中的飯,體驗飯入口前那繁複的處理過程,讓孩子們更珍惜飯碗中的每一粒米。
如果對米香沒興趣,想要自己製作便利商店的三角飯團,也可以跟著飯糰哥哥的指導,做一個外形亮麗口味滿分的飯糰。還玩不夠的話,館方還提供稻草人娃娃材料,讓小朋友親自動手做稻草人,體驗箇中奇趣。
米產品說故事
結束了精采的米之旅,來到穀色穀香精品館,給農民一個「愛的榖粒」;農民們用這些商品講他們的故事。
濁水溪的黑水哺育了埤頭的沃土,也養活了他們全家。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台灣加入WTO後,進口米衝擊本土市場,農田被迫休耕,再加上飲食習慣改變,麵食漸漸取代米食,現代人已漸漸忘記「米」這個老天給台灣人的珍寶。他們在這裡賣米,也賣他們的故事,表達對土地文化的堅持與傳承。
除了在地米的原味,這裡還有創新的米食,除了口感特殊的米霜冰淇淋外,米漿奶茶更是獨特,特調奶茶加上帶有顆粒口感的米漿,香濃又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