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特稿)美國次貸風暴在2009年逐漸平息,同年10月希臘前總理巴本德里歐卻披露,政府預算與債務赤字創新高,市場陷入恐慌,歐債燎原不可收拾,更壞了全球景氣由谷底攀升的走勢。
但當前歐債危機惡化程度與希臘的經濟規模完全不成比例,因根據歐洲聯盟統計局的資料,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經濟規模佔歐元區27%,法國佔20%,義大利佔17.2%,希臘僅佔2.5%。
希臘縱使有雙赤危機,但經濟規模低於3%,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就極力主張,趕快找個能砸鉅資的重砲鎮住金融市場,就能一招止住仍在萌芽狀態的歐債危機。
可惜歐盟以及歐元區的主要國家都缺乏釜底抽薪的決心,一再流失關鍵時機。起初德法不贊成援助希臘,因這兩個歐元區經濟大國質疑,希臘不遵守歐盟成長與穩定公約規定的財政紀律,歐元區為何要買單?
歐元區國家不作為,拖延約半年至今年3月底,歐盟召開峰會才敲定,在「必要情況下」由國際貨幣基金(IMF)與歐元區聯手救希臘,並由歐洲理事會主席范宏畢親自召集專門小組因應。
但此時國際信評機構如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已調降希臘信評至B級,導致希臘融資成本攀升,股市重挫拖累全球股匯市,加上義大利隱瞞2009年的預算赤字已達5.3%,高於歐盟不得超過3%的標準,歐債危機全面升級。
即使IMF與歐盟聯手出擊,在去年5月間撒下7500億歐元的銀彈,但已無法挽回歐豬五國的沉痾。愛爾蘭與葡萄牙相繼接受紓困,西班牙與義大利債台高築,歐盟統計局初估,歐元區17國債務總額已近8兆歐元。
儘管今年10月歐盟峰會通過,可槓桿操作4400億歐元的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等4項決議,使其規模可擴充至1兆歐元,但僅義大利債務即將近2兆歐元,幾乎是希臘的5倍,EFSF已難負擔,無法挽回市場信心。
歐債危機起於不能防微杜漸,之後想亡羊補牢卻失去先機,力挽狂瀾卻事倍功半,終為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