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12月05日訊】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可以說,隱忍謙讓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儒家的內聖、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都具有「忍」的內涵。
《尚書》中周成王告誡君臣說:「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意思是必須有忍耐之心,才能辦成事情;有寬容之心,道德才能高尚。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君子無所爭」。老子曰:「天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佛教中有「六度萬行,忍為第一」的說法,意思是六種超度方式與萬種修行方法中,忍讓第一。
古往今來,凡是彪炳青史的英雄豪傑、仁人志士,無不能忍。正是因為忍,才有了西伯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始有《兵法》;韓信忍胯下之辱,成就西漢霸業……元代著名學者許名奎和吳亮還特意編撰了一本《忍經》,蒐集了古籍中有關「忍」的格言和事例。且讓我們穿越時空,瞭解古人的忍讓故事。
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少年時的「大忍之心」讓人敬佩有加。當年韓信喜歡身佩長劍。一天,他走在集市上時,一個年輕人當眾侮辱他說:「你雖然個子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內心卻是很膽小的。」「你當真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韓信仔細地打量那個年輕人後,就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過去。滿街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膽小。後來,韓信成為劉邦的大將軍,他將那個曾經侮辱自己的年輕人召到跟前,並告訴眾人說:「這是個壯士。當年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死他嗎?但殺他沒有名目,所以忍了下來,才達到今天的成就。」年輕人求饒,韓信赦免了他的罪過,還封了他一個小官。
西漢傑出的軍事家張良年輕時曾在下邳遊玩,路遇一位穿著粗布衣服的老人坐在橋上。老人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一隻鞋掉在橋下,叫他去揀鞋。張良忍住怒氣,走到橋下把鞋撿了起來。老人又要張良替自己穿上,張良就恭恭敬敬地替老人穿上。老人很高興,贈給張良一部《太公兵法》,要他刻苦鑽研。從此,張良刻苦研讀這部書,從中學到了很多策略。後來,張良成了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多次獻計獻策,為建立漢朝立下了大功。
東漢劉寬性情溫和寬厚,即使是遇到讓他尷尬受窘的場合,他也從不疾言厲色。一天,劉寬的妻子想試試他,趁他要上朝議事,剛穿好朝服之際,讓婢女給他端去肉羹,並故意打翻羹碗,羹湯全灑在劉寬的朝服上。婢女很害怕,趕忙收拾殘羹碎碗。劉寬卻抖抖朝服,神色不變,還慢慢地問:「羹燙了你的手沒有。」
唐朝張公藝一家九世同堂。一天,唐高宗親自來到其家,並問其何以能九世同堂,他寫了一個大大的「忍」字作為回答,唐高宗十分感動。
唐朝武則天時的宰相婁師德,待人寬厚有度量。在他的弟弟升任代州刺史準備出發上任時,婁師德對他說:「我不才卻擔任宰相,而你現在又任刺史,我們都受了國家過多的恩寵,將招人妒忌,你要怎麼做才能保全先人的名聲?」他的弟弟跪在地上說:「從現在開始,即使有人把唾液吐在我的臉上,我也不說甚麼,自己把唾液擦乾就是了,以免兄長替我擔憂。」婁師德卻說:「這正好是我所憂慮的。別人吐你唾液,就表示他對你生氣了。你把唾液擦掉了,表示你厭惡別人的唾液,是抗拒別人的憤怒。所以不要擦,讓它自己乾,你何不也笑著承受呢?」後來這個故事就被濃縮為「唾面自乾」這句成語,比喻待人忍讓、有容人之量。
唐玄宗時期的光祿卿王守和,與人無爭,曾在書案上大寫了一個「忍」字,還在帷幔上也繡了一個「忍」字。玄宗知道他的姓名和字號以後,問他:「卿名叫守和,已經知道你與世無爭,你又好寫『忍』字,更見你德行高尚。」王守和回答說:「臣聽說剛柔相濟,便能和諧;一味剛硬,會生孤斷。萬事之中『忍』為最上。」玄宗聽了以後,非常高興,以細絹賜之。
李宗諤的父親李昉是宋太宗時的宰相。他在父親執政時,為了避嫌疑,遠離權勢,常常車馬儉樸,與貧寒的官員沒有甚麼區別。一天,李宗諤在路上遇見父親的官轎,李昉馬前的官員不知道他是本家公子,就嚴厲呵斥他並侮辱了他。此後,李宗諤每見到這個人,就自己躲了起來,以免讓他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而感到慚愧。這就是成語「呵辱自隱」的由來。正是因為有著如此善良、大忍之心,李宗諤後來亦成為一代英傑。
明代有個嘉定人(今四川樂山)名字叫宣嗣宗,他為人性情溫和,志趣高雅,淡泊名利,遇事時,能忍讓他人。宣嗣宗開始任中書舍人,後來陞官作禮部郎中又任知制誥。一天,宣宗皇帝(朱瞻基)到文淵閣巡察正事辦完了,他很高興地玩了個遊戲,把許多銀錢扔在地上,讓各位在場的官員爭著去撿,誰撿著了錢就歸誰所有。手急眼快的人撿得就多。大家都爭先恐後的去撿,好不熱鬧!宣嗣宗等別人都撿完了,慢慢的從地上撿了一文。宣宗皇帝看著他驚異地說:「噫,這個官員不愛財呀!」便賞給了他許多錢。
明朝楊翥任翰林院修撰時,住在京師。有一天,鄰居中的一家丟了雞,生氣的大罵偷雞賊,並且點著姓楊的大罵。家人告訴了楊翥,楊翥說:「天底下又不只是我一家姓楊,我們沒偷他家的雞,就不要去多管閒事。」
類似的故事還有許多。從這些故事中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有所忍才能有所成。誠如孔子告誡子路所言:「牙齒因為剛硬所以容易折斷,舌頭因為柔軟所以易於保存。柔軟必定勝過剛硬,弱小的東西也可以戰勝強大的東西。喜好爭鬥必定要受到損傷,一味逞勇一定會導致滅亡。做各種事情的根本態度是:忍讓是最好的。」
的確,「忍事敵災星」,而且「忍一時海闊天空,讓三分風輕雲淡」。這樣的境界豈不讓人羨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