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12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道)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最新發佈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市民對「香港人」身份的認同升至10年新高,但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卻跌到12年最低水平。對此,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批評該調查機構的調查不科學。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星期五(12月30日)回應表示,有關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調查,從80年代起已經是社會學研究課題,有繼續進行的學術價值。
鍾庭耀出席吳志森主持的最後一次《自由風自由PHONE》香港電台節目,對於中共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中聯辦)官員和親共媒體「陰謀論」批評,他歡迎外界以學術角度討論調查,但強調學術研究不會考慮政治是否正確,又表示上海及北京亦有就有關國民身份認同的研究展開調查,研究結果會反映對國策投射以及對鄉情的態度等。
國民認同12年新低 非經濟掛帥
鍾庭耀又說,有關香港人對國民身份認同的研究,在85至86年左右已開始進行。為何要做這類調查,他解釋,是因為發現港人在80年代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國民身份很抗拒,「因為這包括對政權和整個國家體系的認同,這個是低一些」,但如果是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就高一些,「說明中國人在香港人眼中,有不同的層級」。於是他就分了不同的身份種類進行調查。
今年調查發現,香港市民對「香港人」身份的認同升至10年新高,但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卻跌到12年最低水準。他也坦言感到奇怪,「因為中國經濟好了,應該認同感向上,說明下跌原因並非跟經濟發展有關」。他們內部分析,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北京政府對待異見人士、溫州動車追撞事故等,都引來結果變化。
疑推323全民投票而遭打壓
被問到民意調查是否被干預,鍾庭耀表示,現時有不必要的聲音,甚至有評論認為是因為他們要推3月23日全民投票香港特首,而遭致打壓,「是不是有人不喜歡這個活動,借題發揮呢?我們不敢肯定。」
鍾庭耀不認為是323全民投票是搞公投,即使當天真的有10萬、8萬人出來投票,離所謂威脅性公投相差甚遠。他指「中央政府一見到投票,就擔心主權。我覺得(它)是有些心怯。」
他介紹當天的投票構思,包括電子投票,「如果真的電子化,都可以幫香港政府節省很多錢。」市民可在家上網投票,只要上網,填入身份證號碼和個人電話號碼,就可以一證一票投票,如果擔心網上被盜用身份證,亦可以親自到票站,持身份證投票。
(責任編輯:澹修德)